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庆事一门盛,修龄七帙强。
纶封四大国,綵侍两文昌。
梦幻存真觉,勋庸看显扬。
家山空睇望,惜此令仪亡。
白话文翻译:
家中庆典热闹非凡,母亲活到了七十岁,
她的品德如同四个大国的封号,文采风流的儿子们在她身边侍奉。
在梦中依然能感受到真实的觉悟,
而她的功勋与地位也在不断显现。
如今故乡的山水只剩下我独自眺望,
可惜这样荣耀的仪式已然消逝。
注释:
- 庆事:庆祝的事情,指的是家庭的喜庆。
- 修龄:指长寿,"修"有长久之意,"龄"是年龄。
- 纶封:指官职和荣誉,"纶"是一种官服,象征地位。
- 文昌:指文昌星,象征文采和学业的成功。
- 梦幻:梦境和幻觉,表示对已逝事物的怀念。
- 勋庸:指功业与地位,"勋"代表功勋,"庸"指平庸之人。
- 家山:指故乡的山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和纪实见长,语言精炼,情感真挚。作为文人,他深受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家国、亲情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曾伯的母亲去世时,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同时也映射出对家族荣耀的追忆与感慨。诗中结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地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长寿和家庭荣誉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母亲的颂扬与追忆,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前两句以“庆事”引入,描绘出一个热闹的家庭场景,表现出对母亲长寿的庆祝和对其功德的赞美。接下来的“纶封四大国,綵侍两文昌”,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母亲的伟大与影响力,展示了她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在梦幻与现实的交织中,诗人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和她留给家族的荣耀,而“家山空睇望,惜此令仪亡”则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失落与哀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对母亲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思,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庆事一门盛:家庭中庆祝的场面十分热闹,显示出对母亲长寿的喜庆。
- 修龄七帙强:母亲活了七十岁,寓意她的长寿与卓越。
- 纶封四大国:母亲的品德和影响力如同四大国的封号,显示出她的威望。
- 綵侍两文昌:两位有文采的儿子在她身边侍奉,体现了家庭的荣耀与文化传承。
- 梦幻存真觉:在梦中仍能感受到母亲的真实存在,表明对她的深切怀念。
- 勋庸看显扬:诗人将母亲的功勋与地位看作显扬,表达出对她的敬仰。
- 家山空睇望:独自遥望故乡的山水,感慨母亲的离去。
- 惜此令仪亡:对母亲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悼念,流露出无尽的哀伤。
修辞手法:
- 夸张:通过“纶封四大国”来夸大母亲的地位。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母亲的品德与国家的荣誉相提并论,突显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厚情感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体现了家庭与传统文化在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庆事:象征家庭的团圆与欢庆。
- 修龄:象征长寿和健康。
- 纶封:代表社会地位和荣誉。
- 梦幻:象征对已逝者的怀念与思念。
- 家山:象征根源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家庭的荣耀与亲情
- B. 社会地位的追求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个人的奋斗
-
“纶封四大国”中的“纶”字是什么意思?
- A. 织物
- B. 官服
- C. 书信
- D. 文采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喜悦
- B. 失落与哀伤
- C. 愤懑
- D. 平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曾伯《挽吴文昌母夫人 其二》与杜甫《月夜忆舍弟》: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李曾伯通过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表达了对家庭荣誉的重视,而杜甫则通过对弟弟的关切和怀念,展现了对亲情的无尽关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和背景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曾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