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改元孟春中浣敬拜十贤於学宫谨哦唐律》
时间: 2025-02-04 15:30: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庆改元孟春中浣敬拜十贤於学宫谨哦唐律
作者: 汪统 〔宋代〕
诗书流泽自宫墙,
祀谨先贤配孔堂。
黄道中天临下土,
清时群牧盛维扬。
固应弈世思功德,
曾与皇家作栋梁。
生晚敢斯师轨躅,
寒泉一勺荐春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孟春时节,作者在学宫中恭敬地祭拜十位贤人的情感。诗书的滋养自宫墙流出,恭敬地祭祀先贤,与孔子的堂堂相配。黄道星在天空中显现,清明的时代牧师们秉持着维扬之德。应该在世间思考功德,曾经与皇家一起做栋梁。晚年之际,我怎能不遵循师长的教诲,愿以一勺寒泉献上这春季的酒。
注释
- 流泽:流传、滋养。
- 祀谨:虔诚地祭祀。
- 孔堂:指孔子所建的学堂,象征着儒家文化。
- 黄道:天文学中的黄道,指太阳在天球上的轨道,象征吉兆。
- 群牧:指官员,特别是负责治理民众的官员。
- 栋梁:指能够承担重任的人,常用于比喻国家的支柱。
- 师轨躅:师长的教诲和脚步。
典故解析
- 孔堂: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
- 寒泉:象征清澈的泉水,常用来比喻品德的纯洁和清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统,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及对社会的思考,风格严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宝庆年间的孟春,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作者在学宫中祭拜先贤,旨在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强调对道德和智慧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与对自身责任的思考。诗中通过“流泽”一词,形象地传达了诗书的滋养作用,体现了文化积淀的重要性。接着提到“孔堂”,不仅强调对孔子的敬仰,也隐喻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接下来的“黄道中天临下土”则象征着吉祥的时刻,体现了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美好期望。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书流泽自宫墙:诗书的文化滋养流出于宫墙,暗示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 祀谨先贤配孔堂:虔诚地祭祀先贤,与孔子的学堂相配,强调对文化先驱的尊敬。
- 黄道中天临下土:黄道星在天空中显现,象征着吉兆,寓意良好的时代。
- 清时群牧盛维扬:清明时代,官员们秉持着维扬之德,表现对国家治理的期许。
- 固应弈世思功德:在世间应思考功德,强调个人责任和道德。
- 曾与皇家作栋梁:曾经与皇室共同承担责任,表现出对自身角色的自觉。
- 生晚敢斯师轨躅:晚年之际,敬重师长的教诲,表达对教育的重视。
- 寒泉一勺荐春觞:用寒泉的一勺水献上春季的酒,象征清澈的心意和对春天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化的滋养比喻为流泽,生动形象。
- 对仗:如“诗书”和“先贤”,形成结构上的美感。
- 象征:黄道、寒泉等意象象征着吉祥与纯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先贤的崇敬,以及对个人责任和道德的思考,展现出浓厚的儒家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墙:象征文化的传承之地,代表着知识的源泉。
- 孔堂:代表儒家文化的中心,象征着智慧和道德。
- 黄道: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未来。
- 寒泉:象征着纯洁的品德和真诚的心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孔堂”是指哪位历史人物的学堂?
- A. 老子
- B. 孔子
- C. 墨子
- D. 荀子
-
“寒泉一勺荐春觞”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A. 对未来的渴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师长的敬重
- D. 对春天的祝福
答案
- B. 孔子
- D. 对春天的祝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登高》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 王之涣的《登高》:强调自然的壮美与个人的孤独,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