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

时间: 2024-09-19 21:51:04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即事
作者: 俞桂 〔宋代〕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慢慢升起,日子似乎过得很慢;
园中已经感觉到杏花开得稀疏。
春天的天气时晴时雨,毫无规律可言;
燕子在微寒中感到畏惧,不敢轻易飞翔。

注释:

  • 羲驭:指“羲和驾驭的日”,古代传说中,太阳是由西王母的儿子羲和所驾驭。这里用以形容太阳升起的状态。
  • 舒徐:舒展、延缓,形容日光照射的温和。
  • 杏花:指杏树的花,通常在春季开放。
  • 半晴半雨:形容春天天气多变的状态。
  • 燕怯:燕子感到害怕,形容天气的寒冷使燕子不愿飞翔。

典故解析:

  •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日神,代表着太阳的光辉与温暖。
  • 燕子:燕子是春天的象征,春来时燕子归来,寓意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桂,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变化及其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诗歌鉴赏:

《春日即事》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透过简单的字句,展现了春日的多变与微妙。诗中“羲驭舒徐日正迟”一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暖但略显迟缓的春日午后,给人以轻松的感受。接下来的“园林已觉杏花稀”则敏锐地捕捉到春天中杏花凋谢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春天的短暂。诗人用“半晴半雨”描绘了春天的不确定性,真实地反映了春季多变的气候,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无奈。

最后一句“燕怯轻寒不耐飞”,则将春的气息与燕子的归来结合在一起,燕子的飞翔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但因寒冷而不敢轻易飞翔,给人以深刻的感触。这种对比反映了自然界的微妙关系,也隐含了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藏着诗人对春天的思索,也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羲驭舒徐日正迟:太阳缓缓升起,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2. 园林已觉杏花稀:园子里杏花的数量已经开始减少,暗示春天的短暂性。
  3. 半晴半雨春无准: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
  4. 燕怯轻寒不耐飞:燕子在微寒的气温中感到畏惧,不愿意飞翔。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燕子赋予情感,使其表现出畏惧的状态。
  • 对仗:如“半晴半雨”与“轻寒不耐”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生与死、希望与失落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光:象征温暖、希望与生命的力量。
  • 杏花:代表春天的美丽以及生命的短暂。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羲驭”指的是:

    • A. 太阳的神
    • B. 月亮的神
    • C. 风的神
  2. 诗中提到“燕怯”的原因是:

    • A. 天气太热
    • B. 天气太冷
    • C. 没有食物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 A. 爱情
    • B. 自然与时光
    • C. 战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俞桂的《春日即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更强调国家的忧患,而俞桂则关注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的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入门》
  3. 《唐诗宋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