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清溪》
时间: 2025-05-07 09:09: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徐清溪
卫宗武 〔宋代〕
清溪溪上山,九山山下水。
山水遥相望,美人隔千里。
飞鸿来远音,老鹤喜得类。
望履杳无从,岂或尼而止。
采兰以为赠,折梅以为寄。
芳馨匪常存,怀想恶能已。
吾衰年几何,岁月犹川逝。
理奥欠析微,书囊未穷底。
古杭可苇航,溪流迅如驶。
虽爽菊秋期,花时更清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清溪旁的山水景色,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溪水流淌,山峦相连,远处的美人与我相隔千里。飞鸿带来远方的消息,老鹤似乎也感到欣慰。凝望着远方的行踪却毫无头绪,难道就这样停留不前吗?我采兰作为赠礼,折梅作为寄托。花香并非常存,思念又怎能停止?我已年迈,岁月如流水般逝去。道理深奥难以理解,书囊里的知识也未曾尽。古杭的水路可以通行,溪流奔涌如飞。即便是秋天的菊花,也比春天的花朵更显清美。
注释:
- 清溪: 清澈的溪流。
- 九山: 指多座高山,形成美丽的山水画面。
- 美人: 这里指代远方的友人或心中所思的情人。
- 飞鸿: 指鸿雁,古人常借其传递音信。
- 老鹤: 年老的鹤,象征长寿和智慧。
- 采兰、折梅: 采摘兰花和梅花,作为赠送的礼物。
- 芳馨: 香气,指花香。
- 岁月犹川逝: 形容时光如流水般消逝。
- 古杭: 指古代的杭州,水路交通发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表达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山水之间时,因思念友人而作,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寄徐清溪》在山水之间,融入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清溪溪上山,九山山下水”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山水相依的和谐美。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描绘出对美人(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由此而来的孤独感。
“飞鸿来远音,老鹤喜得类”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寄托与期待,飞鸿带来的音信让孤独的心灵得到些许慰籍。而“采兰以为赠,折梅以为寄”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兰花和梅花作为赠礼,既承载了美好的情感,也象征着友情的珍贵。
“吾衰年几何,岁月犹川逝”一句,感慨时光流逝,人生短暂,令人深感惆怅和无奈。诗人在此处直面年华的流逝,仿佛在对逝去的青春和友情感到无尽的惋惜。
整体上看,诗歌通过山水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溪溪上山: 描述溪流与山的相对位置,清澈的溪水流淌在山之上。
- 九山山下水: 远处的山下有水流,形成了山水相映的画面。
- 山水遥相望,美人隔千里: 诗人借山水的相望,表达了与美人之间的遥远距离。
- 飞鸿来远音: 鸿雁飞来,传递远方的消息。
- 老鹤喜得类: 年老的鹤似乎也感到欣喜,象征着对自然的感受。
- 望履杳无从: 望着远方的踪迹却无从得知其去向。
- 岂或尼而止: 难道就这样停下来吗?表达了诗人的不甘心情。
- 采兰以为赠,折梅以为寄: 采集兰花和梅花作为赠送和寄托。
- 芳馨匪常存: 花香并非常存,意味着美好事物的短暂性。
- 怀想恶能已: 对友人的思念难以停止。
- 吾衰年几何: 自己年纪已大,感慨时光流逝。
- 岁月犹川逝: 形容岁月如流水般匆匆流逝。
- 理奥欠析微: 理论深奥难以理解。
- 书囊未穷底: 知识的积累尚未完备。
- 古杭可苇航: 古代的杭州水路畅通。
- 溪流迅如驶: 溪流奔涌,仿佛在快速行驶。
- 虽爽菊秋期,花时更清美: 即使是秋天的菊花,也比春天的花朵更显得清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将岁月比作流水,生动形象。
- 拟人: “飞鸿来远音”,“老鹤喜得类”,使自然界的事物具有人类情感。
- 对仗: “山水遥相望,美人隔千里”,使用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伤。诗中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溪: 象征纯净和流动的情感。
- 九山: 代表高远、雄伟的自然景观。
- 美人: 代表思念的对象,情感寄托。
- 飞鸿: 传递信息与思念的使者。
- 兰、梅: 象征友谊与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美人隔千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思念
- B. 欢喜
- C. 忧愁
- D. 愤怒
-
“岁月犹川逝”中的“川”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大海
- C. 山脉
- D. 田野
-
诗中用“飞鸿”来象征什么?
- A. 飞翔的鸟
- B. 传递消息
- C. 远方的朋友
- D. 旅途的疲惫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卫宗武与李白的作品,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具豪放之气,而卫宗武的诗则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李白常用奔放的意象,卫宗武则通过山水相映来寄托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以上内容为《寄徐清溪》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适合深入了解这首诗歌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