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

时间: 2025-01-26 23:47:15

灾祸妖祥判立谈,白头犹舞茜衣衫。

卖符效速抛农业,治崇年深转法衔。

三老赛冬为杀豕,四婆开岁倩祈蚕。

暮归舍下分馀胙,不信人间有季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灾祸妖祥判立谈,白头犹舞茜衣衫。
卖符效速抛农业,治崇年深转法衔。
三老赛冬为杀豕,四婆开岁倩祈蚕。
暮归舍下分馀胙,不信人间有季咸。

白话文翻译:

灾难与妖邪在此刻被讨论,白发苍苍的人们依然穿着红色的衣衫翩翩起舞。
卖符的人们忙于贩卖符咒,急于抛弃农耕的事务,治理国家的法令在岁月的深处交替变化。
三位老者在冬天的赛会中准备杀猪,四位老妇人在新春时节祈求蚕的丰收。
黄昏时分回到家中,分享着剩余的祭品,谁能相信人间还有真正的季节变化呢?

注释:

  • 灾祸妖祥:指的是灾难和妖邪,古代人们常常将自然灾害与妖邪联系在一起。
  • 茜衣衫:茜色衣服,古代常用红色表示喜庆。
  • 卖符效速:指的是贩卖符咒以求速效,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依赖与迷信。
  • 三老、四婆:古代祭祀或庆典中,三位老者和四位老妇人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
  • 分馀胙:指的是分享祭品,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阮亭,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多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宋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绘祭祀的场景与民间信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和社会变迁时的无奈与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节日祭祀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畏惧与尊崇。诗中的“白头犹舞茜衣衫”描绘了即使在苦难中,老者们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刘克庄用“卖符效速抛农业”揭示了当时社会对迷信的依赖,表现出对农业的忽视与对符咒的追求。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也暗示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三老赛冬为杀豕,四婆开岁倩祈蚕”,表现了传统节日中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对丰收的祈求,展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不信人间有季咸”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嘲讽,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反映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灾祸妖祥判立谈:诗人开篇就点出人们对灾难和妖邪的讨论,暗示了社会的不安与恐惧。
  2. 白头犹舞茜衣衫:老者们依然在庆祝,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仍然保有希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3. 卖符效速抛农业:批判对迷信的追求,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4. 治崇年深转法衔:治理的法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5. 三老赛冬为杀豕:传统节日中的祭祀活动,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渴望。
  6. 四婆开岁倩祈蚕:同样的祈求与希望,显示了对未来的期待。
  7. 暮归舍下分馀胙:黄昏时分回到家中,分享祭品,体现了人际间的团结与和谐。
  8. 不信人间有季咸:对现实的质疑与嘲讽,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三老赛冬”和“四婆开岁”,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象征:茜衣象征着希望与热情,而符咒则象征了对未知的恐惧与迷信。
  • 反讽:最后一句通过不信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绝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祭祀活动的描绘,批判了社会对迷信的依赖,以及对农业的忽视,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社会变迁时的无奈与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灾祸: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茜衣: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希望。
  • 符咒:象征着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与依赖。
  • 祭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头犹舞茜衣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疲惫
    D. 愤怒

  2. 诗人通过“卖符效速抛农业”想要表达什么? A. 对农业的重视
    B. 对迷信的批判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传统的怀念

  3. 在这首诗中,三老和四婆的角色象征了什么? A. 年轻人的热情
    B. 传统文化的传承
    C. 对未来的希望
    D. 社会的变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期待。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关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两者都关注社会问题,但刘克庄更多地通过节日与民俗表现人们的心态,而杜甫则通过个人的经历反映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