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雨意》

时间: 2025-01-27 04:00:43

雨意凄迷酒意寒。

秋深始觉夹衣单。

细数年来苦与乐。

只说。

藕花香里梦伊难。

纵使一朝梦见了。

又道。

花须凋落叶须残。

不若临风常想象。

惆怅。

芳名题遍百花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定风波 雨意
作者: 冯至 〔近代〕

雨意凄迷酒意寒。秋深始觉夹衣单。
细数年来苦与乐。只说。藕花香里梦伊难。
纵使一朝梦见了。又道。花须凋落叶须残。
不若临风常想象。惆怅。芳名题遍百花笺。

白话文翻译:

雨意凄迷,酒意寒凉。到了秋天,才感到衣裳单薄。
细细回首这些年来的苦与乐,只能说,藕花的香气中,梦中的她是难以相见的。
即使有一天梦见了她,也只能说,花终会凋落,叶子终会凋残。
不如在微风中常常想象,惆怅的心情,芳名已经题遍了百花的笺纸。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意: 雨中的情感,指天气的忧伤氛围。
  • 酒意寒: 酒意带来的寒意,暗示心情的低落。
  • 夹衣单: 指秋深时天气转凉,衣服显得单薄。
  • 藕花香: 藕花的香气,给人以美好的回忆。
  • 梦伊难: 指梦中的她难以实现。
  • 惆怅: 形容内心的忧愁和失落。
  • 芳名: 美好的名字,常指爱慕之人。

典故解析:

  • 藕花: 出自《红楼梦》,象征纯洁的爱情与美好的记忆。
  • 百花笺: 诗中提到的“百花笺”是古代用于书信的纸,象征着对爱情的追忆与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至(1895-1965),字少白,号不羁,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冯至的诗歌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冯至经历人生起伏的时期,结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现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定风波 雨意》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词作。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通过“雨意”和“酒意”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秋天的来临使得诗人感到衣物单薄,象征着内心的脆弱与对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的“细数年来苦与乐”,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多舛。藕花香里梦的难以相见,暗示着美好记忆的遥远与难以触及。即使在梦中相遇,现实的残酷依然不可避免,花叶皆会凋零,暗喻着爱情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诗人反思到不如在微风中常想象,虽有惆怅,却又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追寻。芳名题遍百花笺,表达了对爱的永恒追求,尽管心中有愁,但对美好的向往依然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意凄迷酒意寒: 通过天气和酒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 秋深始觉夹衣单: 秋天的到来让诗人感觉到生活的单薄与凄凉。
  • 细数年来苦与乐: 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感叹生活中的苦乐交织。
  • 藕花香里梦伊难: 藕花的香气让人想起美好,却也提醒梦中的爱人难以相见。
  • 纵使一朝梦见了: 即使梦中相见,仍然要面对现实的无情。
  • 花须凋落叶须残: 生命的无常与爱情的消逝。
  • 不若临风常想象: 在自然中常常想象美好,抒发内心的情感。
  • 惆怅芳名题遍百花笺: 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雨意、酒意比喻内心情感的状态。
  • 对仗: 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花的凋落、叶的残败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感慨。通过对季节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蕴含着对爱情的追寻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意: 代表忧伤与思念。
  • 酒意: 暗示内心的冷清与孤独。
  • 藕花香: 象征纯洁的爱情与美好回忆。
  • : 代表自由与幻想,诗人通过风寄托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雨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A. 雨
    • B. 酒
    • C. 藕花
    • D. 叶子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愉悦
    • B. 惆怅
    • C. 愤慨
    • D. 满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冯至的《定风波 雨意》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冯至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意象使用上也有所不同,冯至偏向于自然细节的描写,而苏轼则更加强调情感的壮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冯至诗文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