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富相风筝》

时间: 2025-04-28 07:43:56

秋风一击入云端,合国人皆仰面观。

好向丹霄休索線,等闲势断却收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富相风筝 秋风一击入云端,合国人皆仰面观。 好向丹霄休索線,等闲势断却收难。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秋风一击,风筝飞入云端,全国的人都仰面观看。最好是在高空中不要索取线,一旦势断,想要收回就难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风:指秋天的风,这里比喻风筝起飞的动力。
  • 一击:一次推动,指风筝被放飞的动作。
  • 云端:云层之上,形容风筝飞得很高。
  • 合国:全国,指整个国家。
  • 仰面观:仰头观看,形容人们观看风筝的姿态。
  • 丹霄:指天空,尤其是高远的天空。
  • 索線:索取线,指控制风筝的线。
  • 等闲:轻易,随便。
  • 势断:指风筝线断。
  • 收难:收回困难,指风筝线断后难以收回风筝。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此诗通过风筝的意象,隐喻人生和社会的某些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邵雍在观察风筝飞翔时,有所感悟而作。风筝飞得再高,若线断则难以收回,这可能隐喻人生中的某些追求或权力,一旦失去控制,便难以挽回。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风筝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风筝在秋风中一击飞入云端,全国的人都仰面观看,这不仅描绘了风筝飞翔的壮观景象,也隐喻了人们对于权力和追求的向往。然而,作者提醒我们,在高空中不要轻易索取线,因为一旦势断,想要收回就难了。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和权力控制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追求过程中要保持谨慎,避免失去控制后的无法挽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秋风一击入云端”,通过“秋风”和“云端”的意象,描绘了风筝飞翔的壮观景象,同时也隐喻了人生中的某些追求。
  • 第二句“合国人皆仰面观”,通过“合国”和“仰面观”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风筝飞翔的惊叹和向往,也隐喻了人们对于权力和追求的向往。
  • 第三句“好向丹霄休索線”,通过“丹霄”和“休索線”的意象,提醒人们在追求过程中要保持谨慎,避免失去控制。
  • 第四句“等闲势断却收难”,通过“等闲”和“势断”的描绘,表达了失去控制后的无法挽回,提醒人们在追求过程中要谨慎行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风筝的意象,比喻人生中的追求和权力。
  • 拟人:将风筝拟人化,赋予其人的行为和情感。
  • 对仗:诗中“秋风一击”与“合国人皆”,“好向丹霄”与“等闲势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提醒人们在追求过程中要保持谨慎,避免失去控制后的无法挽回。通过风筝的意象,隐喻人生中的追求和权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比喻风筝起飞的动力,也隐喻人生中的某些追求。
  • 云端:形容风筝飞得很高,也隐喻人们对于权力和追求的向往。
  • 丹霄:指天空,尤其是高远的天空,隐喻高远的追求和理想。
  • 索線:指控制风筝的线,隐喻对于追求和权力的控制。
  • 势断:指风筝线断,隐喻失去控制后的无法挽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风一击入云端”中的“秋风”比喻什么? A. 风筝起飞的动力 B. 秋天的风 C. 人生的追求 D. 权力的象征

  2. 诗中“好向丹霄休索線”中的“丹霄”指什么? A. 天空 B. 高远的天空 C. 风筝 D. 追求和理想

  3. 诗中“等闲势断却收难”中的“势断”指什么? A. 风筝线断 B. 失去控制 C. 无法挽回 D. 人生的困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邵雍的《呈富相风筝》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前者通过风筝的意象,后者通过春天的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