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陵》

时间: 2025-01-11 23:47:08

片月青山外,遥灯绿树中。

马蹄知熟路,人语杂回风。

台殿参差出,冠裳彷佛同。

穹碑犹入望,挥涕忆神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片月青山外,遥灯绿树中。
马蹄知熟路,人语杂回风。
台殿参差出,冠裳彷佛同。
穹碑犹入望,挥涕忆神功。

白话文翻译

在青山外面,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远处的灯光映衬着绿树。
马蹄声响,知道这条路很熟悉,人的声语夹杂在回风中。
高台和殿宇错落有致地矗立着,身穿华丽衣冠的人似乎与往日无异。
我依然望着那高耸的碑石,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怀念那位英明的君主所创造的伟业。

注释

  • 片月:一轮皎洁的月亮。
  • 青山外:青翠的山峦之外。
  • 遥灯:远方的灯光。
  • 马蹄知熟路:马蹄声响,表明这条路是熟悉的。
  • 人语杂回风:人们的声音夹杂在回荡的风声中。
  • 台殿参差出:高台和殿宇错落有致地出现。
  • 冠裳彷佛同:身穿华丽衣服的人似乎与过去无异。
  • 穹碑:高耸的碑石。
  • 挥涕忆神功:流下眼泪,怀念那位英明的君主的伟大功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穹碑”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名人的纪念碑,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象与人文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对历史的深情回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深,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婉约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陆深的旅途中,反映了他对故地的思念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与追忆。

诗歌鉴赏

《下陵》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人的怀念。开篇以“片月青山外”引入,展现了优雅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的感受。接着,诗人以“遥灯绿树中”描绘了远处灯光与树木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怀旧的氛围。同时,马蹄声和人语交织,暗示着旅途的熟悉感和人群的喧嚣,使得诗人内心的情感愈加复杂。

接下来的“台殿参差出”则引导出对历史的追忆,高台和殿宇的错落有致,仿佛在述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最后的“挥涕忆神功”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流下的眼泪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更是对伟大人物的怀念与敬仰。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融入了人文情感,既具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展示了陆深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片月青山外:描绘月光洒在青山之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2. 遥灯绿树中:远处的灯光和绿树交相辉映,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美丽。
  3. 马蹄知熟路:马蹄声响,表明诗人对这条路的熟悉,暗示着归属感。
  4. 人语杂回风:人们的声音混杂在风中,展现了旅途中的生动场景。
  5. 台殿参差出:高台和殿宇的错落有致,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辉煌。
  6. 冠裳彷佛同:身穿华丽衣服的人似乎与往日相同,表明对历史的追忆。
  7. 穹碑犹入望:高耸的碑石依旧映入眼帘,暗示着对历史的敬仰。
  8. 挥涕忆神功:流下眼泪,怀念伟大人物的功绩,表达了深沉的怀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文情感,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马蹄和人语以生命,使得场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对伟大人物的敬仰。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青山:代表着坚韧与永恒。
  • 灯光: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马蹄:象征着旅途与归属。
  • 台殿: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沉淀。
  • 穹碑:象征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片月”指的是什么?
    A. 一轮明月
    B. 片片云彩
    C. 一条河流

  2. “马蹄知熟路”的意思是:
    A. 马蹄声响,表明路途艰难
    B. 马蹄声响,表明这是熟悉的路
    C. 马蹄声响,表明路途遥远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怀念?
    A. 自己的故乡
    B. 伟大的君主
    C. 自己的朋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 《登鹳雀楼》王之涣

诗词对比: 陆深的《下陵》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描绘了月光下的思念,但陆深更侧重于历史与人文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两者在意境上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2. 《明代诗人传记》
  3.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4. 《陆深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