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
时间: 2025-01-11 14:54: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没有殉死这回事,这是达人们都知道的。秦穆公杀死了三位贤良之人,可惜他们的牺牲是徒劳的。他们从小就侍奉贤明的君主,受到的恩惠不可估量。在临终时要求他们殉死,怎能不跟随呢?妻子在门口哭泣,兄弟在路边哀嚎。面对坟墓呼唤苍天,泪水如绳索般流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绝不会因此改变。大家都知道死亡的惨烈,但心中也有所寄托。活着时是众人的英雄,死后成为壮士的典范。黄鸟所作的悲诗,至今仍不衰减。
注释:
- 殉死:指为了君主或某种信仰而自愿牺牲生命。
- 达人:指通达事理、明于事理的人。
- 秦穆:指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
- 三良:指三位贤良之人,具体指谁有争议,一般认为是秦穆公时期的贤臣。
- 结发:指年轻时,这里指从小就。
- 明君:指贤明的君主。
- 不訾:不可估量。
- 临没:临终。
- 涕下如绠縻:泪水如绳索般流淌。
- 埋身剧:指死亡的惨烈。
- 百夫雄:指众人的英雄。
- 壮士规:指壮士的典范。
- 黄鸟:指《诗经》中的《黄鸟》篇,是一首表达哀思的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粲(约177-217),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与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咏史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贤良之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人生志向的坚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王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抒发了自己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咏史诗》通过对秦穆公杀三良的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贤良之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人生志向的坚持。诗中,王粲首先指出自古无殉死之事,这是达人们共知的道理,暗示秦穆公的行为是不合理的。接着,他描述了三良从小侍奉明君,受恩不訾,却在临终时被迫殉死,这种牺牲是徒劳的。诗中通过对妻子哭泣、兄弟哀嚎的描写,增强了悲剧色彩。最后,王粲强调人生各有志,不会因外力而改变,即使面对死亡,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
- 指出自古以来没有殉死这回事,这是达人们都知道的。
-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 秦穆公杀死了三位贤良之人,可惜他们的牺牲是徒劳的。
-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 他们从小就侍奉贤明的君主,受到的恩惠不可估量。
- 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 在临终时要求他们殉死,怎能不跟随呢?
-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 妻子在门口哭泣,兄弟在路边哀嚎。
-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 面对坟墓呼唤苍天,泪水如绳索般流淌。
-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绝不会因此改变。
-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 大家都知道死亡的惨烈,但心中也有所寄托。
-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 活着时是众人的英雄,死后成为壮士的典范。
-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 黄鸟所作的悲诗,至今仍不衰减。
修辞手法:
- 比喻:“涕下如绠縻”用绳索比喻泪水的流淌,形象生动。
- 对仗:“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通过生与死的对比,强调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贤良之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人生志向的坚持。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不合理牺牲的批判,同时强调了个人志向的重要性和对死亡的坦然接受。
意象分析:
- 殉死:象征不合理的要求和牺牲。
- 妻子泣、兄弟哭:象征家庭的不幸和悲剧。
- 临穴呼苍天:象征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天命的呼唤。
- 黄鸟作悲诗:象征永恒的哀思和对历史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粲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东汉末年 D. 明代
- 诗中的“三良”指的是什么? A. 三位贤良之人 B. 三种良好的品质 C. 三个良好的建议 D. 三种良好的食物
- 诗中提到的“黄鸟作悲诗”是指哪部作品? A. 《诗经》 B. 《楚辞》 C. 《论语》 D. 《孟子》
答案:
- C. 东汉末年
- A. 三位贤良之人
- A. 《诗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鸟》(《诗经》):这首诗与王粲的《咏史诗》都表达了对不幸遭遇的哀思。
- 《离骚》(屈原):屈原的作品中也表达了对个人志向的坚持和对不合理现实的批判。
诗词对比:
- 王粲的《咏史诗》与《黄鸟》(《诗经》)都表达了对不幸遭遇的哀思,但王粲的诗更多地反映了个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屈原的《离骚》与王粲的《咏史诗》都表达了对个人志向的坚持,但屈原的作品更多地展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了解《黄鸟》篇的背景和内容。
- 《王粲诗集》:深入了解王粲的诗歌创作和风格。
- 《中国文学史》:了解东汉末年的文学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