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观弈象棋
阵势频分合,机锋互应酬。
马飞关塞月,砲落汉天秋。
不问知心友,翻成敌面仇。
谁能劳胜负,独立大江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象棋对弈的场景,棋局频繁变化,双方用兵如神,互相应对。棋马如同飞越月关,炮声如同秋天的落叶。棋局中不再问及朋友的情谊,反而成为了仇敌。谁能在这胜负之中劳累呢?棋手的心情如同独立在大江之上,随波逐流。
注释:
- 阵势:指棋局的布阵。
- 机锋:指棋手的技巧和思维。
- 马飞关塞月:形容马走棋中的灵活和迅速,关与塞是古代的地名,意指飞跃的姿态。
- 砲落汉天秋:指炮的威力,汉天是指汉朝的天空,暗喻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 知心友:指密友、知己。
- 敌面仇:指相互对立的关系,形容棋局中的敌对状态。
- 独立大江流:比喻棋手的孤独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生活中见闻为题材,体现出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象棋作为一种有趣的竞技活动,反映出人们对策略与智慧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起伏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观弈象棋》通过描绘象棋对弈的场景,巧妙地映射出人生的复杂与无常。诗的开头用“阵势频分合”呈现出棋局的复杂变化,强调了对弈的技巧和智慧,似乎在暗示人生中的种种境遇也如同棋局一般,瞬息万变。接着,诗人通过“马飞关塞月”和“砲落汉天秋”的意象,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与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提醒读者,人生如棋,胜负难料。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提出了人生的哲理:“不问知心友,翻成敌面仇。”在棋局上,交情和友谊在胜负面前都显得渺小,反映出社会关系的复杂与人性的一面。最后一句“谁能劳胜负,独立大江流”则是对棋手心境的深刻描绘,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任凭世事变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不仅仅是在描绘一场棋局,更是对人生、友谊和对抗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邃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阵势频分合:棋局如同阵势,时常变化。
- 机锋互应酬:双方技巧相互交锋,斗智斗勇。
- 马飞关塞月:马在棋盘上飞驰,形容其灵活。
- 砲落汉天秋:炮声回荡,暗示历史的沉重。
- 不问知心友:棋局中不再考虑友谊。
- 翻成敌面仇:局势逆转,朋友变成敌人。
- 谁能劳胜负:在这场角逐中,谁会在意胜负。
- 独立大江流:棋手心如大江,随波逐流,超然自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棋局比作人生的斗争。
- 拟人:赋予棋子以“飞”、“落”的动作。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象棋的对弈,反映了人生的变化无常与人际关系的复杂,表达了对胜负无所谓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阵势:象征复杂的人生局面。
- 马:象征灵活与智慧。
- 砲:象征历史的重负与冲突。
- 江流:象征人生的波动与独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马”象征着什么?
- A. 力量
- B. 灵活与智慧
- C. 胜利
- 答案:B
-
“谁能劳胜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在意胜负
- B. 超然物外
- C. 追求胜利
- 答案:B
-
诗中“敌面仇”指的是:
- A. 朋友
- B. 对手
- C. 亲人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绘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 《登高》: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允平的《观弈象棋》更注重内心的独立与超然,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人生的及时行乐。两者虽风格迥异,但都反映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