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22 12:12:22

寂寞长亭人别后。

一把垂丝,乱拂闲轩牖。

三月春光浓似酒。

传杯莫放纤纤手。

金缕依依红日透。

舞彻东风,不减蛮腰秀。

扑鬓杨花如白首。

少年张绪心如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寂寞长亭人别后。
一把垂丝,乱拂闲轩牖。
三月春光浓似酒。
传杯莫放纤纤手。
金缕依依红日透。
舞彻东风,不减蛮腰秀。
扑鬓杨花如白首。
少年张绪心如旧。

白话文翻译:

在寂寞的长亭中,人与人分别后留下的孤独。
一把垂丝柳,轻轻拂动闲适的窗棂。
三月的春光浓厚得像美酒。
请传杯,不要放开那纤细的手。
金色的丝线依依,红日透过树梢。
舞动着东风,身姿依然秀美。
像扑打在鬓边的杨花,似乎已是白发苍苍。
然而,少年张绪的心思依旧如往昔。

注释:

  • 垂丝:指垂柳,象征柔美和离别的情绪。
  • 闲轩牖:指宁静的窗户,表现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三月春光:三月是春天的季节,春光明媚,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金缕:金色的丝线,意指阳光透过树叶的样子。
  • 蛮腰秀:形容女子身姿曼妙。
  • 扑鬓杨花:杨树的花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
  • 少年张绪:少年时代的情感和思绪,代表着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子莹,生活在宋代,主要以词为主。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蝶恋花》创作于作者经历离别之际,表现了对离别后孤独的感受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蝶恋花》是一首充满春意与离愁的词作,描绘了作者在分别之后的孤独心情。开篇“寂寞长亭人别后”就将读者带入一种离别后的惆怅氛围中,长亭是送别的场所,寂寞的气氛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情感波动。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又与分别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

“传杯莫放纤纤手”一句,将酒与手势结合,表现出一种渴望与愉悦的情感,似乎在呼唤着离别者的再聚。而“金缕依依红日透”则通过光影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温暖与惆怅的交织。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执着与珍惜。

最后一句“少年张绪心如旧”,则是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表明尽管时光流逝,心中的感情依旧如初。这种对比既增添了感伤的情感,也让人感受到人类情感的坚韧与永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寞长亭人别后:描绘出离别后的孤独情境,长亭象征着离别。
  • 一把垂丝,乱拂闲轩牖:通过垂柳与窗户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安静而忧伤的氛围。
  • 三月春光浓似酒:春光美好如酒,寓意着青春的美好。
  • 传杯莫放纤纤手:通过传杯的动作表现出对离别者的眷恋。
  • 金缕依依红日透:阳光透过树叶,象征着希望与温暖。
  • 舞彻东风,不减蛮腰秀:形容女子的舞姿依旧优雅,体现了青春的永恒。
  • 扑鬓杨花如白首:杨花像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少年张绪心如旧:尽管时光流逝,心中情感依旧如昔。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乱拂闲轩牖”,给柳树以动态,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比喻:春光“浓似酒”,将春光与美酒相提并论,增加了诗的感性。
  • 对仗:如“金缕依依/红日透”,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对青春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强烈的共鸣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离别之地,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垂丝柳:柔美的象征,代表着离别和柔情。
  • 春光:生机与希望的象征,代表青春的美好。
  • 纤纤手:象征柔美与脆弱,体现了对感情的珍视。
  • 杨花:时间的流逝,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寂寞长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愁
    C. 兴奋

  2. “三月春光浓似酒”中“浓似酒”主要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春光的美好
    B. 酒的浓烈
    C. 生活的烦恼

  3. “少年张绪心如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恐惧
    C. 对当下的满足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离别后的愁苦,但李清照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陈允平则通过环境与意象的结合,体现了更为广泛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陈允平的词作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