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时间: 2025-01-26 07:01:03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 通: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白话文翻译:

肥水东流永无尽期,最初我们并不相爱,却种下了相思的种子。梦中所见,未必比得上画中所描,暗中突然被山鸟的啼叫惊醒。春天尚未绿意盎然,白发却已先显。人世间的别离,久而久之也不再感到悲伤。是谁教你我在每年的红莲夜,分别沉吟,各自心知?

注释:

字词注释:

  • 肥水: 指丰美的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
  • 丹青: 指画作,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画面。
  • : 指头发,鬓角。
  • 红莲夜: 指元宵节的夜晚,红莲象征节日的热闹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元夕: 指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象征团圆与欢庆。
  • 山鸟啼: 可能暗指自然界的声音与人内心的情感相互交织,强调梦境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其词风婉约而又含蓄,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丰富的文化典故和细腻的情感描写。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元宵节之际,正值春回大地,诗人因思念而梦见昔日情景,感叹时光流逝和情感的变迁。

诗歌鉴赏: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和对梦境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情感的深刻反思。首句“肥水东流无尽期”引入了时间的永恒和流逝,暗示着对恋情的怀念与无奈。接下来的“当初不合种相思”,则表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尽管没有相爱,却种下了相思的种子,暗示了即便没有开始,也无法完全遗忘。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展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梦中的情感比不上画中所描,现实中的山鸟啼鸣则让人惊醒,象征着对心中情感的自省与思考。

“春未绿,鬓先丝”,更是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春天尚未到来,白发却已悄然生长,暗喻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最后两句“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则表明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尽管彼此间有着相同的回忆,却因时光的流逝而无法相聚。

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对梦、春、离别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肥水东流无尽期:时间如同东流的水,永无止境,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2. 当初不合种相思:最初并未相爱,却种下了相思的种子,反映对爱恨交织的思考。
  3. 梦中未比丹青见:梦中的情感比不上画中所描,表明对梦境的感伤。
  4. 暗里忽惊山鸟啼:被山鸟的啼鸣惊醒,象征梦与现实的交错。
  5. 春未绿,鬓先丝:春天尚未到来,白发却已显现,反映岁月的无情。
  6. 人间别久不成悲:经历时间的流逝,别离也变得不再悲伤。
  7. 谁教岁岁红莲夜:每年的元宵夜,仍然在思念中沉吟。
  8. 两处沉吟各自知:彼此心中都有着共同的回忆,却无法相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肥水”,展现其流动性。
  • 拟人:暗里忽惊,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春未绿,鬓先丝”,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深刻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伤感,展现了人对爱情的执念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肥水:象征时间的流逝,永无尽期。
  • 丹青:象征美好的回忆与理想化的情感。
  • 山鸟:象征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情感交织。
  • 红莲夜:象征团圆与思念的节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红莲夜”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春节
  2. 诗中“春未绿,鬓先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忧伤
  3. 诗人在梦中所见的情感与现实相比如何?

    • A. 更美好
    • B. 更悲惨
    • C. 无法相比
    • D. 相同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同样描写元宵节,但更注重夜晚的热闹与欢愉,表现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憧憬。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词典》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