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0:32:00

何处悲歌停泪久,烛摇花雾阑珊。

白衣孤愤避红颜。

出关天样远,哀感不辞顽。

绵邈谁参前席计,容人疏落湖山。

秦筝春冷涩难弹。

具区三百里,漂此好烟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其二
王陆一〔近代〕

何处悲歌停泪久,烛摇花雾阑珊。白衣孤愤避红颜。出关天样远,哀感不辞顽。绵邈谁参前席计,容人疏落湖山。秦筝春冷涩难弹。具区三百里,漂此好烟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悲伤与孤独的情感,诗人回望往昔,感慨时光流逝,难以自已。开头问“何处悲歌停泪久”,意在探寻自己悲伤的根源。烛光摇曳,花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白衣人因无法面对红颜而选择孤独,出关的距离让人感到渺远,哀伤的情感无奈又顽固。接着,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之间的疏离,难以再同席共饮。最后提到“秦筝春冷涩难弹”,暗示心中苦涩难以宣泄,虽身处美丽的环境,却感到心灵的孤寂。

注释:

  • 悲歌:悲伤的歌曲,常用以表达哀痛的情绪。
  • 阑珊:形容烛光微弱,光影摇曳的样子。
  • 白衣:象征纯洁与孤独。
  • 红颜: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爱情的对象。
  • 秦筝: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烟鬟:指妇女的发髻,柔美而富有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陆一是近现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与独特的意象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诗意表达。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诗中通过“悲歌”和“泪”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悲伤的氛围。接下来,烛光和花雾的描写,不仅是环境的渲染,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迷惘。白衣人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愤懑,选择避开红颜,似乎是在逃避现实中的情感纠葛。出关的遥远,进一步突显了孤独的深重。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疏落的友人关系,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与隔阂。秦筝的“春冷涩难弹”则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却因为个人的心境而冷却,难以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种强烈的情感对比,形成了诗歌的核心,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悲歌停泪久:问自己悲伤的源头,暗示长时间的痛苦。
  2. 烛摇花雾阑珊:烛光摇曳中,花雾朦胧,营造出迷离的氛围。
  3. 白衣孤愤避红颜:白衣象征孤独与纯洁,因红颜而生的愤懑使其选择孤独。
  4. 出关天样远:出关的距离象征着心灵的隔阂与遥远。
  5. 哀感不辞顽:哀伤的情感难以释怀,表现出一种固执与顽强。
  6. 绵邈谁参前席计:感叹与友人的疏离,难再共享欢乐。
  7. 容人疏落湖山: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疏远,孤独感加重。
  8. 秦筝春冷涩难弹:春天的冷清使得音乐也显得涩然,情感难以表达。
  9. 具区三百里,漂此好烟鬟:虽身处美景,内心却感到漂泊与无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白衣”与“红颜”的对比,体现出情感的复杂。
  • 拟人:烛光和花雾的描写,让自然景物似乎充满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孤独与哀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烛光:象征希望与温暖,但在此却显得微弱,暗示内心的孤独。
  • 白衣:代表纯洁、孤独的选择。
  • 红颜:象征美好而又让人感到痛苦的情感。
  • 秦筝:音乐的象征,承载着未表达的情感。
  • 湖山:自然的意象,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衣”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与纯洁
    • B. 富贵与荣耀
    • C. 情感与爱恋
    • D. 忍耐与妥协
  2. “秦筝春冷涩难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愤怒
    • D. 自豪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陆一的《临江仙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孤独、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王陆一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融入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概论》
  • 《诗词的魅力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