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与客携壶》
时间: 2025-01-26 07:3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笛·与客携壶
作者: 姜夔 〔宋代〕
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
幽禽自语。啄香心,度墙去。
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残茸半缕。
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
凝伫,曾游处。
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
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
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
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
白话文翻译
与客人一起提着酒壶,梅花已经凋谢,夜里下起了风雨。
幽静的鸟儿在低声自语,啄着芬芳的花瓣,越过墙去。
春天的衣裳都是用柔嫩的芽剪成的,仍然沾染着残留的花茸。
怅惘中,像是玉钿被扫过,朱门紧闭,再也无法相见。
凝视停留在曾经游玩的地方。
只系着马在垂杨下,认得那只鹦鹉。
在扬州的梦中醒来,彩云飞过不知去向何处?
多情的人必须仰赖梁间的燕子,问问她们吟唱的袖弓是否还在?
怎能知道错过了人,年少时光就这样虚度了。
注释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幽禽自语:指静谧中的鸟儿轻声鸣叫,增添了夜的寂静。
- 柔荑:春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玉钿:古代女子佩戴的装饰物,象征美好和珍贵。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大门,象征着人际关系的隔阂。
- 扬州:古代名城,常被用作美好回忆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晚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人,擅长词、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姜夔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月下笛·与客携壶》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在游玩时与友人共饮,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雨后梅花凋零的场景,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携壶共饮的情景,充满了对往日时光的追忆与惆怅。开头“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诗人以梅花为引子,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梅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接着描绘了幽禽自语、啄香心的细腻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
词中“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表达了对无法再见旧友的失落感,朱门的深闭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结尾的“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更是流露出对光阴虚度的惋惜,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词中自然而流畅的情感流露,搭配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姜夔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人生命运的敏感捕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与客携壶:与朋友共饮,营造轻松的氛围。
- 梅花过了,夜来风雨:梅花凋谢,象征时间的流逝,风雨则暗示着内心的忧愁。
- 幽禽自语:鸟儿在夜间轻声鸣叫,渲染出孤独的气氛。
- 春衣都是柔荑剪:春天的衣裳象征着青春的美好,柔嫩的春芽隐喻着年轻的活力。
- 怅玉钿似扫:玉钿象征着美好的回忆,被扫去象征着失去。
- 朱门深闭,再见无路:富贵人家的门深闭,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
- 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梦中对往日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 多情须倩梁间燕:梁间燕子可以传情,寄托对旧友的思念。
- 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对年少轻狂的懊悔,感叹时光易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花过了”比喻青春的逝去。
- 拟人:如“幽禽自语”,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虚度的深刻反思,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姜夔对生命的敏感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美好事物的消逝。
- 幽禽:象征孤独与静谧,反映内心的寂寞。
- 玉钿:象征美好回忆,暗示对过去的追忆。
- 朱门: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体现社会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什么?
A. 美好事物的消逝
B. 春天的到来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A -
诗人对年少时光的感慨是什么?
A. 懊悔虚度
B. 感到快乐
C. 忘却烦恼
答案: A -
“朱门深闭”暗示了什么?
A. 富贵人家的繁华
B. 人际关系的隔阂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苏轼《水调歌头》: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姜夔与李清照的词作均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慨,但姜夔的词更显沉思,李清照则更具柔情。
- 两者均运用细腻的意象,以自然景物寄情,展现了宋代词人共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经典宋词选集,包含多位词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分析与赏析技巧。
- 《姜夔研究》:专门研究姜夔生平及其作品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