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先辈》

时间: 2025-04-23 19:01:23

李杜复李杜,彼时逢此时。

干戈侵帝里,流落向天涯。

岁月消于酒,平生断在诗。

怀才不得志,只恐满头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逢李先辈
杜荀鹤 〔唐代〕

李杜复李杜,彼时逢此时。
干戈侵帝里,流落向天涯。
岁月消于酒,平生断在诗。
怀才不得志,只恐满头丝。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重逢了李白和杜甫,正如那时的盛况又回到了现在。
战乱侵扰了帝王的都城,流落到天涯海角。
岁月在酒中消逝,人生的成就只停留在诗作上。
怀才不遇的我,只害怕满头白发。

注释

字词注释:

  •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均为唐代著名诗人。
  • 干戈:指战争、战斗。
  • 帝里:指皇帝的都城。
  • 流落:流亡,漂泊。
  • 岁月消于酒:指时间在酒中消逝。
  • 平生断在诗:一生的成就止于诗歌。
  • 怀才不得志:有才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
  • 满头丝:指白发,象征衰老。

典故解析:
“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迥异但都代表了唐诗的巅峰。诗中提到的“干戈侵帝里”可能与唐朝时期的战乱有关,反映了动荡的时代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903),字子美,号青丘,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动荡的年代,诗人经历了战乱,生活的艰辛让他对时局感到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的怀念与敬仰。

诗歌鉴赏

《江南逢李先辈》通过对李白和杜甫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在战乱背景下的抒情与思考。诗的开篇“李杜复李杜”,不仅展示了诗人在文学上的传承关系,还暗示了对当下局势的反思。接着提到的“干戈侵帝里”,直指战乱对国家的侵袭,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无奈。

诗中“岁月消于酒,平生断在诗”,表达了时间在酒中流逝的恍惚与无奈,人生的成就却仅仅停留在诗歌上。这种对人生短暂与失落的感悟,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哀与无力感。

最后一句“怀才不得志,只恐满头丝”,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才华未能施展,唯恐年华老去。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诗人内心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李杜复李杜”:重提李白与杜甫,暗示对他们的怀念与对诗歌的追寻。
  • “彼时逢此时”:指代历史与现实的交错,表明诗人对过去的回忆。
  • “干戈侵帝里”:战乱对国家的影响,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
  • “流落向天涯”:表现诗人的漂泊与孤独,反映社会的不稳定。
  • “岁月消于酒”:时间在酒中逝去,象征诗人的消沉与无奈。
  • “平生断在诗”:强调诗人一生的成就仅在于诗歌,表达了追求与现实的落差。
  • “怀才不得志”:有才华却未能施展,表现出诗人的困惑与无奈。
  • “只恐满头丝”:忧虑年华老去,象征着对未来的焦虑。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岁月消于酒”,用酒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排比:多个句子结构相似,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怀才不遇、对历史的回忆与对未来的焦虑,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象征美好的自然风光与怀念的情感。
  • 李杜:代表唐代诗歌的巅峰,象征着文人理想与追求。
  • 干戈:象征战争与动荡,表现出社会的不安。
  • :象征时间的消逝与生活的消沉。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对未来的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
    A. 李白和杜甫
    B. 白居易和杜甫
    C. 李贺和白居易

  2. “怀才不得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满意
    B. 无奈
    C.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干戈”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经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国家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 李白《将进酒》:则更为豪放,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陶醉与放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李白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