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寄池州郑员外》
时间: 2025-02-04 17:1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第寄池州郑员外
杜荀鹤
省出蓬蒿修谒初,
蒙知曾不见生疏。
侯门数处将书荐,
帝里经年借宅居。
未必有诗堪讽诵,
只怜无援过吹嘘。
如今足得成持取,
莫使江湖却钓鱼。
白话文翻译
我从繁杂的事物中抽身出来,初次去拜访你,
没有见过你,难免显得生疏。
几处侯门我都曾向他们推荐信件,
在京都里借住了好几年。
未必有什么诗值得你吟诵,
只可怜我没有依靠,空自吹嘘。
如今我已能有所成就,
不要让江湖之地的生活影响我钓鱼的心情。
注释
- 省出:抽身,脱离。
- 蓬蒿:指杂草,这里比喻繁杂的杂事。
- 修谒:修,整理;谒,拜访。
- 侯门:指高官显贵之家。
- 荐:推荐。
- 帝里:指京都,这里特指长安。
- 无援:没有依靠。
- 过吹嘘:空自夸耀。
- 持取:有所成就。
- 江湖:指世俗的生活。
典故解析
- 侯门:古代指士族和权臣的家门,常常用来比喻权势和地位。
- 帝里:指的是唐代的京城长安,作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逝世于公元900年。其诗风清新灵动,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的志向与情感,常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荀鹤失意之际,或是在科举考试未能中榜后,寄托于友人郑员外。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落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杜荀鹤的《下第寄池州郑员外》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诗中,诗人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透过对友人郑员外的拜访,折射出他内心的苦闷与对未来的期待。开头的“省出蓬蒿修谒初”,一语道出了诗人从繁杂的事务中抽身而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心情。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他在士族和权贵之间的无奈,既有对往日求官路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未必有诗堪讽诵,只怜无援过吹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处境的深刻反思。他不求诗作的赞誉,却感叹自己在仕途上的孤立无援。最后两句“如今足得成持取,莫使江湖却钓鱼”,则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希冀,认为即使身处江湖的纷扰,也要保持钓鱼的淡泊心态。这种淡然与自省的态度,使得全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人性的温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省出蓬蒿修谒初: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第一次来拜访你。
- 蒙知曾不见生疏:因为没有见过面,难免显得生疏。
- 侯门数处将书荐:在几处权贵家中推荐书信。
- 帝里经年借宅居:在京都长时间借住。
- 未必有诗堪讽诵:未必有什么值得吟诵的诗篇。
- 只怜无援过吹嘘:只可怜自己没有依靠,空自吹嘘。
- 如今足得成持取:如今已经有所成就。
- 莫使江湖却钓鱼:不要让江湖之事影响了我钓鱼的心情。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侯门数处将书荐”中对“侯门”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权贵的渴望与无奈。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仕途失意的反思与对友谊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在困境中保持淡然心态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蓬蒿:象征繁杂的事务与生活的沉重,暗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 侯门:代表权贵与地位,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阶层的思考。
- 江湖:象征世俗的纷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省出蓬蒿”的意思是?
- A. 从繁杂的事务中抽身
- B. 进入繁忙的生活
- C. 拜访侯门
-
“侯门”指的是?
- A. 乡间小屋
- B. 权贵之家
- C. 皇宫
-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绝望
- B. 希冀与淡然
- C. 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杜荀鹤的《下第寄池州郑员外》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杜荀鹤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失落与对友谊的珍视,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陶醉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