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追和张功父贺赴召之句》
时间: 2025-02-04 16:2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岁千愁寡一欣,故人多问谢张君。
又瞻东阙阙前月,只负南溪溪上云。
宾日扶桑遭圣且,客星钓濑愧天文。
人生离合风前叶,聚首亡何复离群。
白话文翻译
两年间愁苦多于欢欣,故友们纷纷问候谢张君。
再看东边宫阙前的明月,只留下南溪上空的云彩。
日出时扶桑树下遭遇了圣人,客星在钓鱼的地方羞愧于天文。
人生的离合就像风中飘荡的叶子,聚会之后何时再能相聚?
注释
- 千愁:形容愁苦的心情。
- 谢张君:张君指的是张功父,诗人朋友,因其赴召而被提及。
- 东阙阙前月:指东边的宫阙前明亮的月亮。
- 南溪溪上云:南溪的上空飘浮着云。
- 宾日扶桑:宾日指太阳,扶桑是传说中的一种神树,象征日出。
- 客星钓濑:客星指流星或外来的星,钓濑形容钓鱼的地方,比喻渺小的境地。
- 聚首亡何复离群:聚会后再也无法离开群体,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宗干,号诚斋,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7年,卒于1206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得知朋友张功父被召赴任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精炼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及人生离合的感慨。首句中“千愁寡一欣”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暗示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故人问候张君,显现出友谊的温暖和对于将来的美好祝愿。紧接着的景象描绘“东阙阙前月”、“南溪溪上云”则通过自然景色的对比,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寄托,表现了他对友人的祝福与无奈。
“宾日扶桑遭圣且,客星钓濑愧天文”两句中,诗人以天文现象比喻人事,营造出一种宇宙浩瀚与人生渺小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最后一句“人生离合风前叶”则进一步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岁千愁寡一欣:过去两年中,愁苦的事情多于快乐的事情。
- 故人多问谢张君:老朋友们纷纷询问张君的近况,表达对他的不舍。
- 又瞻东阙阙前月:再一次仰望东边宫阙前的明月,暗示思念之情。
- 只负南溪溪上云:唯有那些南溪上漂浮的云彩陪伴着他,显得孤寂。
- 宾日扶桑遭圣且:在日出时,扶桑树下见到了圣人,寓意深远。
- 客星钓濑愧天文:在钓鱼的地方,流星感到惭愧,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人生离合风前叶:人生的聚散就像风中的叶子,随风而动。
- 聚首亡何复离群:聚会后再也无法相聚,流露出对离别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离合比作风中的叶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故人多问谢张君”与“又瞻东阙阙前月”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把“客星”拟人化,使其感到羞愧,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描写,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的意象传达了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生中对聚散离合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常用来寄托情感。
- 云:代表漂浮与无定,象征心情的变幻。
- 扶桑:象征日出、希望,也暗示人生的光明与方向。
- 客星:象征外来与短暂,反映人生的渺小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阙”指的是哪里?
A) 西边的宫阙
B) 东边的宫阙
C) 南边的宫阙
D) 北边的宫阙 -
“人生离合风前叶”中的“离合”指的是什么?
A) 聚会与分离
B) 生与死
C) 喜与悲
D) 来与去 -
诗人用什么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常?
A) 风中的叶子
B) 天上的星星
C) 江水的波浪
D) 山间的云雾
答案
- B) 东边的宫阙
- A) 聚会与分离
- A) 风中的叶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传达离别的伤感,主题相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词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