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3: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傍西墙,有猩棠一树,含意上金堂。
珊缀珍丛,脂匀粉朵,未许蜂蝶轻狂。
看取次将开复敛,似避人娇面怕端详。
散点朝霞,轻笼细雨,略逗斜阳。
应记几年栽就,比摩挲稚女,锦带低量。
才整搔头,凝羞晕颊,尚怯轻泄春光。
正赢得回眸一笑,衬纤妍垂柳万丝长。
只恐开时遇,风翻损红妆。
白话文翻译:
在西墙旁,有一棵猩红的棠树,它的美丽仿佛带着金色的光辉。树上盛开着如珠似宝的花朵,鲜艳如脂粉,但不允许蜜蜂和蝴蝶随意来扰。
看那花朵一会儿开放,一会儿又合拢,仿佛在避讳人们的目光,娇羞得不敢被细看。
朝霞散落在花瓣上,细雨轻轻笼罩,微微拨动着夕阳的余晖。
想想这几年栽种的时光,犹如抚摸着稚女的锦带,轻柔而细腻。
刚刚理顺头发,脸上泛起羞红,似乎还害怕轻易流露春天的光彩。
正好迎来一回眸的微笑,衬托出那纤细妍丽的垂柳万丝长。
只怕花开时节,会被风吹乱了娇美的妆容。
注释:
- 猩棠:猩红色的棠树,象征着美丽和青春。
- 金堂:形容花朵的色彩如金般灿烂。
- 珊缀:形容花朵的美丽,犹如珍珠宝石般闪耀。
- 轻狂:形容蜜蜂和蝴蝶的轻浮。
- 凝羞:形容花儿的娇羞状态。
- 红妆:形容花朵的美丽装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慈铭,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丰富的作品著称。他的诗风清丽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李慈铭的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猩棠树,既是自然的象征,也是青春与美丽的象征。
诗歌鉴赏:
《一萼红二首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猩棠树的美丽与娇羞,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和青春的眷恋。开篇的“傍西墙,有猩棠一树”,将读者瞬间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场景,树木的美丽仿佛映射出内心的情感。诗中提到的“未许蜂蝶轻狂”,令人感受到一种对美的珍惜与保护,恰如对青春的渴望。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散点朝霞,轻笼细雨”,描绘了春日的柔美,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梦幻的氛围。
在描绘花朵的娇羞时,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花朵仿佛有了灵性,能够感知人的目光,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最后的“只恐开时遇,风翻损红妆”,则表达了一种对美的脆弱与无奈,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与花期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傍西墙,有猩棠一树:描绘猩红的棠树,设置场景。
- 含意上金堂:表现出花朵的美丽与光彩。
- 珊缀珍丛,脂匀粉朵:形容花朵的精致与鲜艳。
- 未许蜂蝶轻狂: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 看取次将开复敛:描绘花朵的开放与合拢,展现娇羞。
- 散点朝霞,轻笼细雨:营造出柔和的春日气氛。
- 应记几年栽就:表达对栽种过程的回忆。
- 才整搔头,凝羞晕颊:描写花朵的羞涩与娇美。
- 正赢得回眸一笑:展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 只恐开时遇,风翻损红妆:体现对美的保护与脆弱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花朵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散点朝霞,轻笼细雨”,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花朵比作娇女,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猩棠:象征美丽与生命力。
- 朝霞:象征希望与新生。
- 细雨:象征温柔与细腻。
- 垂柳:象征柔情与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猩棠”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桃树
- B. 棠树
- C. 樱花
-
诗人对蜜蜂和蝴蝶的态度是?
- A. 欢迎
- B. 忽视
- C. 不允许轻狂
-
“只恐开时遇,风翻损红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的赞美
- B. 对美的脆弱与无奈
- C. 对风的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与李慈铭的《一萼红二首 其二》都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但李白更侧重于历史的沉思,而李慈铭则着重于青春与美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慈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