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6:0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溪父老愁三害,下斩长蛟本无赖。
平生倔强韩退之,文字犹为鳄鱼戒。
石门之役万金耳,首鼠不为吾已隘。
江湖开塞古有数,两鹄飞来告成坏。
劝农使者非常人,一言已破黎民骇。
上饶使君更超轶,坐睨浮山如累块。
髯张乃我结袜生,诗酒淋漓出狂怪。
我作水衡生作丞,他日归朝同此拜。
白话文翻译:
荆溪的老百姓因三种灾害而忧愁,欲斩长蛟却无奈无力。
我一生倔强如韩退之,然而我的文字却像鳄鱼一样令人警惕。
石门之战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犹豫不决的人不会成为我心中的障碍。
江湖的开塞古已有数,两只鸿雁飞来报信,事情已经坏了。
劝农的使者并非平常人,轻轻一句话便让百姓震惊。
上饶的使君更是卓尔不群,坐在那里俯视浮山如同一块块石头。
髯张是我结袜的朋友,酒诗淋漓,尽显疯狂。
我做水衡,而他做丞相,将来归朝时我们会一同相拜。
注释:
- 荆溪:指荆溪地区,可能特指南方某地的地方名。
- 三害:古时常提到的三种灾害,可能指水灾、旱灾和虫灾。
- 长蛟:指水中的蛟龙,象征着水灾或难以治理的水患。
- 韩退之:指韩愈,唐代文学家,以刚正不阿著称。
- 石门之役:指历史上的某次战役,可能与河流的治理有关。
- 劝农使者:劝导农民的人,通常是政府或官员。
- 上饶使君:指某位上饶的官员,以其卓越的才能和见识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与友人相聚期间,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乡土的思考和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而著称。开篇即点明了荆溪地区百姓因三种灾害而愁苦,抒发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诗中提到的“下斩长蛟”象征着对水患的无奈与无力,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治理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自我对比与历史人物韩愈的倔强形象,表达了虽然自己在文字上如同鳄鱼般令人生畏,但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随后,提到“石门之役”,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还描绘了一个极具个性的上饶使君,他的超凡脱俗与对浮山的俯视,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感。在最后,诗人以“我作水衡生作丞”的平和语气,寄望于未来的相聚,表达了对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意蕴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苏轼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溪父老愁三害:指出地方老人因自然灾害而感到忧愁。
- 下斩长蛟本无赖:表达对水患无奈的感慨。
- 平生倔强韩退之:将自我与韩愈相提并论,显示个性。
- 文字犹为鳄鱼戒:强调文字的力量与警示。
- 石门之役万金耳:强调战役的重要性和价值。
- 首鼠不为吾已隘:说明不决断的人不会影响自己。
- 江湖开塞古有数:历史上江湖开塞的事例众多。
- 两鹄飞来告成坏:比喻事情的变化与无常。
- 劝农使者非常人:强调劝农者的非凡。
- 一言已破黎民骇:一句话就震惊了百姓。
- 上饶使君更超轶:描绘上饶使君的卓越。
- 坐睨浮山如累块:表现其高瞻远瞩。
- 髯张乃我结袜生:提到结袜的朋友,显示亲密关系。
- 诗酒淋漓出狂怪:表现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 我作水衡生作丞: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字”比作“鳄鱼”,显示其威力。
- 对仗:如“劝农使者非常人,一言已破黎民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江湖开塞古有数”,强调江湖治理的复杂历史。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信念的坚持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荆溪:象征乡土与百姓生活。
- 长蛟:象征自然灾害的无情。
- 石门之役:历史的沉重与反思。
- 上饶使君:象征优秀的官员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荆溪的父老因为什么而愁苦?
A. 战争 B. 自然灾害 C. 政治斗争 -
“长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鱼类 B. 自然灾害 C. 友谊 -
谁被提及为倔强的历史人物?
A. 韩愈 B. 苏轼 C. 孟子
答案:
-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这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但《水调歌头》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诗词及其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