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翟使君挽歌 王禹偁 〔宋代〕
未满三年政,何妨五月期。 理言归葬速,遗爱出山迟。 樯翣穿云过,铭旌着雨垂。 洛阳多故吏,号泣住灵輀。
白话文翻译:
还未完成三年的政务,为何五月就要离去。 理智上说归葬要迅速,但留下的爱却迟迟不愿离开山间。 棺木穿过云层,铭旌在雨中低垂。 洛阳有许多老同事,他们哭泣着,守护着灵车。
注释:
- 翟使君:指翟姓的官员。
- 挽歌:哀悼死者的诗歌。
- 三年政:指官员的任期通常为三年。
- 五月期:指翟使君在五月去世。
- 理言:理智上的说法。
- 遗爱:留下的爱,指翟使君的影响和恩泽。
- 樯翣:指棺木。
- 铭旌:挂在棺木上的旗帜,上面写有死者的名字和生平。
- 灵輀:灵车,运送棺木的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此诗是王禹偁为哀悼翟使君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遗留恩泽的怀念。
创作背景: 翟使君在任期内去世,王禹偁以此诗表达对其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员任期制度和人们对官员去世后的情感反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翟使君的哀悼和对遗留恩泽的怀念。诗中“未满三年政,何妨五月期”一句,既表达了翟使君任期未满的遗憾,也暗示了其去世的突然。“理言归葬速,遗爱出山迟”则进一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翟使君的影响和恩泽将长久留存。后两句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哀悼氛围,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翟使君的深厚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满三年政,何妨五月期”:表达了翟使君任期未满的遗憾和其去世的突然。
- “理言归葬速,遗爱出山迟”:通过对比,强调了翟使君的影响和恩泽将长久留存。
- “樯翣穿云过,铭旌着雨垂”: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哀悼氛围。
- “洛阳多故吏,号泣住灵輀”:展现了人们对翟使君的深厚感情。
修辞手法:
- 对比:如“理言归葬速,遗爱出山迟”中的对比,突出了翟使君的影响和恩泽。
- 描写:通过对葬礼场景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哀悼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翟使君去世的哀悼,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遗留恩泽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员任期制度和人们对官员去世后的情感反应。
意象分析:
- 樯翣:棺木的意象,象征着死亡和离别。
- 铭旌:挂在棺木上的旗帜,象征着死者的身份和生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翟使君在诗中去世的时间是? A. 三月 B. 五月 C. 七月 D. 九月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遗爱”指的是什么? A. 留下的爱 B. 遗失的爱 C. 遗弃的爱 D. 遗忘的爱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樯翣”是指什么? A. 棺木 B. 旗帜 C. 灵车 D. 墓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挽歌作品,如《挽歌》。
- 其他宋代诗人的挽歌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翟使君挽歌》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都是哀悼逝者的诗歌,但风格和情感表达有所不同。王禹偁的诗更加质朴深沉,而苏轼的诗则更加婉约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禹偁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