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阳城驿》
时间: 2025-04-27 05:56:31
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
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
微之谪江陵,顦悴为判司。
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
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
时亦被斥逐,南荒终一麾。
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
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
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
是後数十年,借问经者谁。
留题富水驿,始见杜紫微。
紫微言驿名,不合轻改移。
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兹。
一以讳事神,名呼不忍为。
一以名警众,名存教可施。
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
迩来又百稔,编集空鳞差。
我迁上雒郡,罪谴身絷维。
旧诗犹可诵,古驿殊无遗。
富水地虽在,阳城名岂知。
空想数君子,贯若珠累累。
三章诗未泯,千古名亦随。
德音苟不嗣,吾道当已而。
前贤尚如此,今我复何悲。
题此商於驿,吟之聊自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微之谪江陵,顦悴为判司。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时亦被斥逐,南荒终一麾。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是後数十年,借问经者谁。留题富水驿,始见杜紫微。紫微言驿名,不合轻改移。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兹。一以讳事神,名呼不忍为。一以名警众,名存教可施。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迩来又百稔,编集空鳞差。我迁上雒郡,罪谴身絷维。旧诗犹可诵,古驿殊无遗。富水地虽在,阳城名岂知。空想数君子,贯若珠累累。三章诗未泯,千古名亦随。德音苟不嗣,吾道当已而。前贤尚如此,今我复何悲。题此商於驿,吟之聊自贻。
白话文翻译
看不见阳城驿,只能吟诵古人的诗篇。是谁改了避贤的邮驿,唱起了元微之的诗。元微之被贬到江陵,憔悴地担任判司。在商山驿站过夜,一夜之间感叹不已。他所感叹的是阳道州,在贞元时期坚守正直。那时也被贬逐,最终在南荒之地结束了一生。题诗改了驿站的名字,格调多么高奇。乐天在翰林院,也和迁客的词。于是道州的名字,光辉如同日月般传播。此后数十年,询问经过的人是谁。在富水驿留下题诗,才见到杜紫微。杜紫微说驿站的名字,不应该轻易改动。想要让朝天的人,警惕地知道这里。一是为了避免神的名讳,不忍心呼唤。一是用名字警示众人,名字存在教育可以实施。虽然行善的方式不同,但都归于教化的基础。近来又过了一百年,编集的内容空洞无物。我被迁到上雒郡,罪责缠身束缚。旧诗还可以诵读,古驿站却已无遗迹。富水的地方还在,阳城的名字却已无人知晓。空想几位君子,串联起来如同珍珠。三章诗未曾消失,千古的名声也随之流传。如果德音不再传承,我的道路也就此结束。前贤尚且如此,我现在又何必悲伤。题写在这商於驿,吟咏一番聊以自慰。
注释
- 阳城驿:古代驿站名。
- 元微之: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
- 判司:唐代官名,负责文书工作。
- 阳道州:指阳城,唐代道州(今湖南道县)的别称。
- 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 杜紫微:唐代诗人杜牧,曾任紫微郎。
- 朝天者:指朝见天子的人。
- 讳事神:避讳神的名讳。
- 化之基:教化的基础。
- 上雒郡:古代地名,今陕西商洛一带。
- 商於驿:古代驿站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驿站的怀念和对前贤的敬仰。
创作背景:王禹偁在贬谪期间,对古代驿站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通过吟咏古诗,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驿站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前贤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作者通过对元微之、阳道州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对驿站名字的改动和保留的讨论,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教化作用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驿站的怀念,只能通过吟诵古诗来寄托情感。
- 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提到了元微之的诗,暗示了驿站名字的改动。
- 微之谪江陵,顦悴为判司:描述了元微之被贬的境遇,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 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通过在驿站的过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 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提到了阳道州在贞元时期的坚守,展现了历史的沧桑。
- 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讨论了驿站名字的改动,体现了作者对文化的尊重。
- 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提到了白居易的和诗,增加了文化的传承感。
- 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通过道州的名字,展现了文化的光辉。
- 是後数十年,借问经者谁: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留题富水驿,始见杜紫微:提到了杜牧的题诗,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 紫微言驿名,不合轻改移:讨论了驿站名字的改动,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的尊重。
- 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兹:通过朝天者的警惕,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
- 一以讳事神,名呼不忍为:讨论了避讳神的名讳,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
- 一以名警众,名存教可施:讨论了名字的教育作用,体现了对教化的思考。
- 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总结了行善的不同方式,体现了对教化的思考。
- 迩来又百稔,编集空鳞差: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我迁上雒郡,罪谴身絷维:描述了作者自身的境遇,增加了个人的情感。
- 旧诗犹可诵,古驿殊无遗:通过旧诗和古驿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
- 富水地虽在,阳城名岂知:通过地名和驿名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 空想数君子,贯若珠累累:通过君子的串联,体现了对历史的敬仰。
- 三章诗未泯,千古名亦随:通过诗和名的流传,体现了对历史的敬仰。
- 德音苟不嗣,吾道当已而:讨论了德音的传承,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
- 前贤尚如此,今我复何悲:通过前贤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接受。
- 题此商於驿,吟之聊自贻:通过题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身的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贯若珠累累”,将君子比作串联的珍珠,形象生动。
- 拟人:如“阳城名岂知”,将阳城名拟人化,增加了情感色彩。
- 对仗:如“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驿站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前贤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作者通过对元微之、阳道州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对驿站名字的改动和保留的讨论,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教化作用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城驿:古代驿站,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 元微之:唐代诗人,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光辉。
- 阳道州:唐代道州,象征着坚守和正直。
- 富水驿:古代驿站,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 商於驿:古代驿站,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这些意象词汇通过古代驿站和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对驿站名字的改动和保留的讨论,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教化作用的思考。这些意象词汇通过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元微之”是指哪位唐代诗人? A. 白居易 B. 杜牧 C. 元稹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阳道州”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南道县 B. 湖北道县 C. 江西道县 D. 广东道县
-
诗中提到的“乐天”是指哪位唐代诗人? A. 白居易 B. 杜牧 C. 元稹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杜紫微”是指哪位唐代诗人? A. 白居易 B. 杜牧 C. 元稹 D. 李白
答案:
- C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 杜牧《秋夕》:通过秋夜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禹偁《不见阳城驿》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 王禹偁《不见阳城驿》与杜牧《秋夕》: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宋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王禹偁诗集》: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是研究王禹偁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