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净因壁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21:44

门外黄尘不见山,此中草木亦常闲。

履声如度薄冰过,催粥华鲸吼夜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门外黄尘不见山,此中草木亦常闲。
履声如度薄冰过,催粥华鲸吼夜阑。

白话文翻译:

在门外黄沙漫天,山影无法见到;
而这里的草木也显得格外清闲。
脚步声像是在轻轻走过薄冰,
催促着粥锅,仿佛鲸鱼在夜晚的深处吼叫。

注释:

  • 黄尘:指黄沙,常用来形容风沙弥漫的景象。
  • 草木:植物,这里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的一切植物。
  • 履声:脚步声,表示行走时发出的声音。
  • 薄冰:比喻表面脆弱的东西,形容走路的谨慎。
  • 催粥:催促煮粥,指在夜晚忙于生活琐事。
  • 华鲸:华美的鲸鱼,这里用作比喻,强调声音的宏伟和深沉。
  • 夜阑:深夜,夜已深沉。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履声如度薄冰过”这一句可以看作是对行走谨慎的形象描绘,意在表达在生活中的小心翼翼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宋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为特色,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题净因壁二首”是黄庭坚在某寺庙所作,表现了他对静谧环境的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与思考。开篇“门外黄尘不见山”,以黄尘遮蔽山景的意象,传达出外部环境的喧嚣与无奈,仿佛隐喻了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无能为力。而“此中草木亦常闲”则转向内心的宁静,表明在喧嚣之中,仍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清幽天地。

接下来的“履声如度薄冰过”,将脚步声比作走在薄冰上的谨慎,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体察,暗示着生活的脆弱和不易。在夜阑时分,忙碌的生活节奏与自然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一句“催粥华鲸吼夜阑”将忙碌与宁静对立,营造了深夜的孤独感。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求宁静的渴望。诗中展现的细腻感受,体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门外黄尘不见山:外面满是黄沙,连山的影子都看不见,暗示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2. 此中草木亦常闲:在这里的草木却显得悠闲自得,形成一种对比,表达内心的宁静。
  3. 履声如度薄冰过:脚步声轻柔且小心,似乎是在小心翼翼地走过薄冰,表现了生活的谨慎。
  4. 催粥华鲸吼夜阑:在深夜里,忙于生活琐事,仿佛听到了鲸鱼的低吼声,寓意在宁静中仍有生活的繁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脚步声比作走在薄冰上,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谨慎。
  • 对比: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草木的“闲”赋予了自然以人的特性,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了黄庭坚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揭示在纷扰的外界中,如何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尘:象征外界的纷扰与不安。
  • 草木: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履声:代表生活的细腻与谨慎。
  • 夜阑:象征时间的静谧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黄尘”指的是什么? A. 雪
    B. 沙尘
    C. 雨水
    D. 风暴

  2. 在诗中,诗人如何形容脚步声? A. 像雷鸣
    B. 像薄冰过
    C. 像流水声
    D. 像风声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华鲸”主要是为了表现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生活的忙碌
    C. 自然的和谐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沙尘
  2. B. 像薄冰过
  3. B. 生活的忙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王维
    • 黄庭坚的诗多表现内心的细腻与生活的琐碎,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的意境与人文情感。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山水与人心的结合更为紧密,而黄庭坚则是在繁忙与宁静之间寻找平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
  • 《黄庭坚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题净因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