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来一雪苦匆匆,
千里浓云忽扫空。
换得月明良不恶,
未须过计虑蝗虫。
白话文翻译:
昨夜大雪纷纷而下,天气急促,给人一种匆忙的感觉;万里浓厚的云层忽然被一扫而空。换来了明亮的月光,实在不错,也不必过于担心蝗虫的侵扰。
注释:
- 夜来:昨夜。
- 一雪苦匆匆:大雪来得很急,令人感到匆忙。
- 千里浓云:指天空中厚厚的云层。
- 忽扫空:突然被扫荡得一干二净。
- 换得:换来了。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良不恶:实在不错,不是坏事。
- 未须过计:不必过于担心。
- 虑蝗虫:担心蝗虫的危害。
典故解析:
“蝗虫”在古代常被视为灾害,特别是对农业的威胁。诗中提到蝗虫,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关注与思考。陆游生活在宋代,那个时期农业是经济的基础,自然灾害对生活的影响尤为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作品内容深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诗歌以豪放、沉郁见长,常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小雪时节,反映了诗人在经历自然变化时的心情与思考。在这个时节,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农事的季节性使得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尤为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感受。开头的“夜来一雪苦匆匆”不仅描绘了大雪的景象,还传达出一种急切与不安的情绪。接下来的“千里浓云忽扫空”则展现了气候的突变,云层的消散象征着困扰与压抑的解除。诗人似乎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解脱与宁静。
“换得月明良不恶”中,月光的明亮与宁静使得诗人心中不再焦虑,反而感到一种安慰与满足。这种情感的转变,恰如雪后初晴,令人神清气爽。最后一句“未须过计虑蝗虫”则是对未来不必要过度担忧的释然,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意蕴深远,构成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反思,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生活困境的淡然。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来一雪苦匆匆”:昨夜大雪纷纷而下,给人一种急促的感觉。
- “千里浓云忽扫空”:万里浓厚的云层突然被一扫而空,天变得晴朗。
- “换得月明良不恶”:换来了明亮的月光,实在不错。
- “未须过计虑蝗虫”:不必过于担心蝗虫的侵扰。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的“雪”与“云”,“匆匆”与“扫空”,形成对比。
- 比喻:将天气变化比作生活的变迁,隐喻内心感受。
- 象征:雪象征着困扰和压力,月光象征着宁静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间的雪与明亮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诗人从自然景象中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展现了他对未来的乐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困扰与压抑,代表了一种自然的干扰。
- 云:象征着阴霾和不安,突显了情绪的变化。
- 月光:象征着清明与希望,代表了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陆游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A. 雨
B. 雪
C. 风
D. 云 -
诗人对蝗虫的态度是: A. 担心
B. 不在乎
C. 恐惧
D. 无所谓
答案:
- C
- B,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 《雪梅》——梅尧臣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十二月十日暮小雪即止》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都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内心的感受。陆游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淡然与乐观,而白居易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感慨。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