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2-04 16:11: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知今夕为何夕,
挨过黄昏还泪滴。
床头春酒梦堪怜,
灯下桃花人可忆。
重山复水无消息,
纵是灵犀通不得。
当年密誓两心坚,
两地相思空血碧。
白话文翻译
今夜究竟是个什么夜晚,我不知道;
度过黄昏时分,泪水又不由自主地流下。
床头的春酒让我感到怜惜,
灯下的桃花让我想起心中所念的人。
重重山水之间,音信全无;
即使心灵相通,也无法传递思念。
当年我们曾发誓,两心坚固,
如今两地相思,只能化为无尽的苦楚。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昏:指傍晚,天色渐暗的时刻。
- 春酒:春天的酒,象征着温暖和怀念。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回忆。
- 灵犀:指心灵相通,形容两人感情深厚。
- 血碧:比喻思念之情非常深刻,心痛如血。
典故解析
“灵犀一点通”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形容心灵相通的境界。在古代诗歌中,桃花常常与爱情相关,代表着美好的期盼与伤感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冒殷书,清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离愁别绪,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经历了离别与思念的时刻,表达了对爱情的追忆与对重逢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与困扰。
诗歌鉴赏
《玉楼春》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开篇以“今夕为何夕”引发出一种迷惘与无奈,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愁苦。接着“黄昏泪滴”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仿佛时间的流逝只增添了思念的苦涩。
床头的春酒和灯下的桃花,作为两种意象,分别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情人深刻的想念。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温暖而又悲伤的氛围,令人感同身受。
后面的“重山复水无消息”则暗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与现实的残酷,尽管心灵相通,却也无法跨越那遥远的阻隔。这种无奈与痛苦在“血碧”一词中达到了高潮,传达出深深的思念和无尽的痛楚。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知今夕为何夕”: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迷茫与无奈。
- “挨过黄昏还泪滴”:描绘了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与悲伤。
- “床头春酒梦堪怜”:春酒象征着温暖的回忆,令人怜惜。
- “灯下桃花人可忆”:桃花引发了对爱人的怀念。
- “重山复水无消息”:象征着遥远距离带来的孤独与无奈。
- “纵是灵犀通不得”:即便心灵相通,也难以传递思念。
- “当年密誓两心坚”:回忆当年两人之间的誓言。
- “两地相思空血碧”:强调了相思的痛苦,情感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思比作“血碧”,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思念的痛苦。
- 拟人:通过“灯下桃花人可忆”的方式,使桃花似乎也具有人情味,增添了感情色彩。
- 对仗:如“重山复水”,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爱情的怀念与无奈,展现了离别后深邃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揭示了爱情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传递出一种深情而又悲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酒:象征温暖的回忆,寓意着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桃花:象征爱情,代表着美好与伤感的回忆。
- 灵犀:象征心灵的联系,暗示情感的深度与渴望。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孤独,增强了诗的悲伤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犀”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心灵相通
- C. 一种酒
- D. 一种鸟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爱的怀念?
- A. 黄昏
- B. 桃花
- C. 春酒
- D. 以上皆是
-
“两地相思空血碧”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无聊
- D. 欣喜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冒殷书的《玉楼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但李清照更多地强调了女性的柔情与细腻,而冒殷书则通过更为沉重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痛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背后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