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净扫地》
时间: 2025-01-11 08:05: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贫家净扫地,贫女好梳头。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
叩门有嘉客,一饭相邀留。
舂炊勿草草,此客未易媮。
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
德人抱衡石,铢黍安可瘦。
白话文翻译:
贫穷的家庭勤快地扫地,贫穷的女孩也爱好梳理头发。
地位低下的人在晚年得知道理,暂且以拙劣的方法修养自己。
有人敲门,来了位尊贵的客人,邀请我留下一起吃饭。
做饭时不要草率,这位客人可不容易招待。
小心不要用太多的柴火,像我这样的平民是不值得的。
有德之人能够抱持着石头,哪怕是小米也不会消瘦。
注释:
- 贫家:穷困的家庭。
- 净扫地:干净地打扫。
- 贫女:贫穷的女孩。
- 下士:地位较低的人。
- 聊以:姑且,用以。
- 拙自修:笨拙地修身。
- 嘉客:尊贵的客人。
- 舂炊:做饭,舂米。
- 草草:草率,马虎。
- 媮:偷懒。
- 慎勿:要小心,不要。
- 劳薪:劳累的柴火。
- 薰莸:比喻人的品德,薰指香草,莸指毒草。
- 德人:有德之人。
- 衡石:石头,象征重德。
- 铢黍:小米,表明微薄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人生哲理、自然风光及社会风俗,风格豪放洒脱,极具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贫家净扫地》创作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他对贫困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同时反映出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与对德行的赞美。
诗歌鉴赏:
《贫家净扫地》是一首描绘贫困生活的诗,虽言贫穷,却洋溢着一种清新和雅致的气息。诗的前两句通过对贫家日常生活细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简朴而美好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几句则体现了苏轼对道德修养的关注,从“下士晚闻道”可见他认为即使身处贫困,也应努力修身养德。诗中的“叩门有嘉客”则引入了人际交往的主题,表现了尊重客人的礼仪与待客之道。最后几句提及了德行与物质的关系,强调了内在品德的价值,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生活哲学。整体而言,诗中虽有贫困的描写,但却浸透着一种清雅和谦逊的气质,体现出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德行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家净扫地,贫女好梳头:描绘了贫穷家庭的日常生活,体现出贫困中依然保持的生活情趣。
-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即使地位不高,也要不断追求道德的提升。
- 叩门有嘉客,一饭相邀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强调了待客之道。
- 舂炊勿草草,此客未易媮:提醒自己要认真对待客人,体现出对他人尊重的态度。
- 慎勿用劳薪,感我如薰莸:表达了对物质消耗的节制,暗示了贫民的自省与知足。
- 德人抱衡石,铢黍安可瘦:用象征手法强调德行的重要,表明即使是微薄的生活,只要有德行便不会消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贫家净扫地,贫女好梳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德人抱衡石”,通过比喻突出了德行的沉重与价值。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贫困生活中的道德修养展开,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礼仪与尊重,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生活哲学,展现了作者对人性与品德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贫家: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简单。
- 嘉客:体现人际交往中的尊重与温暖。
- 薪:象征生活的支出与节制。
- 衡石:象征德行的重与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贫女最喜欢做什么?
- A. 唱歌
- B. 梳头
- C. 做饭
- D. 读书
-
诗中提到的“下士”指的是?
- A. 地位高的人
- B. 地位低的人
- C. 有钱人
- D. 学者
-
“舂炊勿草草”表达了什么样的态度?
- A. 马虎的态度
- B. 认真对待客人的态度
- C. 对待生活的无所谓
- D. 不在乎他人感受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两者都描写了贫困生活,但苏轼的诗更强调道德修养,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体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