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时间: 2025-01-10 22:44:08

一番小雨,陡觉添秋色。

桐叶下银床,又送个、凄凉消息。

故乡何处,搔首对西风,衣线断,带围宽,衰鬓添新白。

钱塘江上,冠盖如云积。

骑马傍朱门,谁肯念、尘埃墨客。

佳人信杳,日暮碧云深,楼独倚,镜频看,此意无人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山溪
作者:张元干 〔宋代〕
一番小雨,陡觉添秋色。
桐叶下银床,又送个凄凉消息。
故乡何处,搔首对西风,
衣线断,带围宽,衰鬓添新白。
钱塘江上,冠盖如云积。
骑马傍朱门,谁肯念尘埃墨客。
佳人信杳,日暮碧云深,
楼独倚,镜频看,此意无人识。

白话文翻译:

一场小雨,突然使我感觉到秋意渐浓。
桐树叶子下的银色床榻,带来了凄凉的消息。
故乡到底在哪里,我对着西风搔首,
衣服的线断了,围巾也宽了,白发愈发增多。
钱塘江上,车马如云般聚集。
骑马在朱门旁边,谁会在意这尘世间的墨客呢?
心爱的佳人音信全无,黄昏时分碧云深处,
我独自倚着楼台,频频对着镜子,看这份心意无人理解。

注释:

  • 搔首:形容思索或思念的姿态。
  • 衣线断:指衣服的缝线断裂,引申为生活困顿。
  • 冠盖如云:形容车马很多,像云一样聚集。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象征权势与财富。
  • 墨客:指文人、诗人,带有自谦的意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文,号松溪,宋代诗人,官至太常博士。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风格婉约而细腻。

创作背景:

《蓦山溪》作于张元干晚年,正值人生的反思期,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过往岁月的感慨,表现出浓浓的乡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蓦山溪》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情感,开篇小雨带来的秋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给人以深思。接着,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故乡的记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衣线断,带围宽,衰鬓添新白”一句,直白而又感伤,体现了岁月的无情,人生的苦涩。钱塘江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骑马在富贵人家旁边却无人问津,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无奈。最后,诗人独自倚楼,面对镜子,心中情感无人理解,孤独感愈发加重,展现出一种凄凉的美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番小雨,陡觉添秋色:小雨的来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桐叶下银床,又送个凄凉消息:桐叶下的景象带来悲凉的信息,可能暗示着离别与思念。
  • 故乡何处,搔首对西风: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强烈,西风象征着思乡的情绪。
  • 衣线断,带围宽,衰鬓添新白:描绘了生活的困顿和年华的流逝,衰老的无奈。
  • 钱塘江上,冠盖如云积:描绘繁华的景象,展现外部世界的浮华与内心的孤独。
  • 骑马傍朱门,谁肯念尘埃墨客:表达了对社会地位的思考,文人在权贵面前的渺小。
  • 佳人信杳,日暮碧云深:佳人音信全无,黄昏的景象更加渲染了内心的孤独。
  • 楼独倚,镜频看,此意无人识:对着镜子反复思索,体现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雨比作秋色的使者,营造出清冷的气氛。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对仗:如“骑马傍朱门,谁肯念尘埃墨客”,形成对比,加深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深刻反思。主题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人情的冷暖,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 小雨:象征着秋天的来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故乡:代表了温暖的记忆与思念的情感。
  • 桐叶:与凄凉的情绪相结合,增添了一种伤感的氛围。
  • 朱门:象征着权势与富贵,体现出诗人对世俗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冠盖如云”是指: A. 车马众多
    B. 天空的云彩
    C. 冠冕华丽

  2. “衣线断,带围宽”表达了: A. 生活的富裕
    B. 年龄的增长与困顿
    C. 对佳人的思念

  3. 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情感时,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元干的《蓦山溪》更加强调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孤独情怀,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表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张元干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