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石唐山隐者》
时间: 2025-01-26 06:07: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石唐山隐者
石唐仙室紫云深,
颍阳真人此算心。
真人已去升寥廓,
岁岁岩花自开落。
我昔曾为洛阳客,
偶向岩前坐盘石。
四字丹书万仞崖,
神清之洞锁楼台。
云深路绝无人到,
鸾鹤今应待我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石唐山隐者的生活场景。诗人提到石唐仙室在紫云之中显得深邃,颍阳的真人在此地独自思虑。真人已经升天,留下的只有年年盛开的岩花。我曾是洛阳的客人,偶尔坐在岩前的石头上。悬崖上有四个字的丹书,神清气爽的洞穴锁住了楼台。深邃的云雾使得小路无人可达,鸾鸟和仙鹤如今想必在等待着我来。
注释:
- 石唐:指唐山的岩石。
- 紫云深:形容环境幽深,紫色云彩环绕。
- 颍阳真人:指道教的高人或隐者,颍阳是指地名。
- 升寥廓:真人升天后,进入空旷的天空。
- 岩花:指山石上的花朵,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无常。
- 丹书:是指用红色颜料写的书法,象征着道教的玄妙。
- 鸾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长生不老和高洁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诗词、散文、古文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以其清新自然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欧阳修晚年,反映了他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表现了道教思想,表达了追求超脱、清静的理想。
诗歌鉴赏:
《戏石唐山隐者》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情怀的诗作,展现了欧阳修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石唐仙室紫云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空灵的氛围,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颍阳真人此算心”则引入了道教的隐者形象,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接下来的“真人已去升寥廓”,表达了对隐者的追忆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隐者的离去让人感到一丝惆怅,而“岁岁岩花自开落”,则象征着自然的无常和生命的循环。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感悟。
随后,诗人自述曾经在洛阳的游历,借用“偶向岩前坐盘石”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最后几句描绘了云深路绝、鸾鹤待来的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有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也体现了欧阳修对隐士生活的认同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唐仙室紫云深”:描绘了隐者居住的地方,环境幽静而神秘。
- “颍阳真人此算心”:提到隐者的智慧与思考,表明其深邃的内心世界。
- “真人已去升寥廓”:暗示隐者的离世,强调超脱与解脱。
- “岁岁岩花自开落”:表达时间流逝与自然生命的循环。
- “我昔曾为洛阳客”:引入自身经历,增加诗的亲切感。
- “偶向岩前坐盘石”:展现诗人的闲适与沉思。
- “四字丹书万仞崖”:象征道教文化的深邃与神秘。
- “神清之洞锁楼台”:描绘隐者的清静环境。
- “云深路绝无人到”:表达孤独与宁静。
- “鸾鹤今应待我来”: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者的生活比作超凡脱俗的境界。
- 拟人:使岩花、人、鸾鹤等具有人性,让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展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石唐:象征着隐逸与超凡的生活。
- 紫云:代表着神秘与超脱的境界。
- 真人:隐者的象征,代表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 岩花:象征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美丽。
- 鸾鹤: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云”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环境的神秘性
B. 人的情感
C. 诗人的身份 -
“岁岁岩花自开落”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A. 时间的无情
B. 对美的追求
C. 生命的循环 -
诗中“鸾鹤今应待我来”的意思是?
A. 期待与理想生活的相遇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隐者的追思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同样描绘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词对比:
- 欧阳修的《戏石唐山隐者》与王维的《鹿柴》,两首作品都展现了隐逸的生活与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而欧阳修则更关注隐者的内心世界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