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6:59: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其二
作者:欧阳修
钟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
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
瓠巴鱼自跃,此事见于书。
师旷尝一鼓,群鹤舞空虚。
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
白话文翻译
钟子(钟期)已经去世,伯牙(伯牙子)难道也已经去了吗?
绝了琴弦告别这个世间,知音从此再无。
瓠巴(古代的一种鱼)自如跃出水面,这个事情已在书中记载。
师旷曾经一鼓而鸣,群鹤在空中翩翩起舞。
我恐怕对于二三之辈的说法,他们的言语皆不准确。
如果不是这样,古今之人,愚笨与智慧差距已然悬殊。
为什么耳朵能听见的,却不如鸟与鱼的感受呢?
注释
- 钟子:指钟期,古代著名的琴师。
- 伯牙:指伯牙子,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与钟期为知音。
- 绝弦:断绝琴弦,象征离别。
- 瓠巴:古代一种鱼,象征自然之灵动。
- 师旷: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曾以音乐感动群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和诗词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欧阳修晚年,时值政治风云变幻,作者在夜晚独自弹琴,感怀知音难觅,借以悼念钟期与伯牙的友谊,表达对音乐与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钟期与伯牙的追忆,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惋惜与思考。诗的前两句点出主题,表现了对已故知音的深切怀念。接着,诗人通过“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的句子,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似乎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理解是多么的珍贵。后面用瓠巴鱼的跃出和师旷的鼓声,展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进一步引申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最后,诗人对古今人智慧与愚昧的对比,反映了对人类情感深度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钟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感叹知音已逝,怀念曾经的默契。
- “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琴弦断绝,与世告别,象征知音无再。
- “瓠巴鱼自跃,此事见于书。”:提及鱼的跃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师旷尝一鼓,群鹤舞空虚。”:师旷的音乐之美,唤起自然的共鸣。
- “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质疑他人的看法,反映出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探讨古今人思想感情的差异。
-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反思人类的感知与自然的纯粹之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绝弦”比喻失去知音。
- 拟人:将音乐与自然赋予生命,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如“愚智邈已殊”,形成对比,强调主题。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知音”这一主题,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情感,表达对失去知音的惋惜与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知音:象征深厚的友谊和理解。
- 琴弦: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连接。
- 瓠巴鱼:象征自由与活力。
- 师旷与鹤:象征音乐的力量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钟子”指的是谁? A. 伯牙
B. 钟期
C. 师旷
D. 欧阳修 -
诗中“绝弦谢世人”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与人告别
B. 断绝友谊
C. 失去知音
D. 追忆往事 -
“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人类的感知能力更强
B. 自然的感受更为真实
C. 人和动物没有区别
D. 音乐无法被理解
答案:1-B;2-C;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两者都探讨孤独与酒的关系,但欧阳修更侧重于音乐与知音的主题,李白则更突出个人情感的宣泄。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八大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