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到镇江复用前韵》
时间: 2025-01-24 11:12: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到镇江复用前韵
作者: 史浩 〔宋代〕
试于京口驻旌麾,仰觇清光在日围。
浮玉林峦随指顾,平山栏槛尚依稀。
烟尘已逐胡奴去,城郭空惊丁令归。
摩抚正须烦恺悌,进攻初不碍乘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京口(镇江)驻扎时的情景。诗人向上仰望,看到阳光照耀下的清辉;远处的浮玉山峦在手指间变幻,平坦的山地和栏杆依稀可见。烟尘已经驱散了敌人(胡奴),城里空荡荡地迎接丁令归来。此时正需要相互鼓励,进攻的机会并不会因为烦恼而受阻。
注释:
- 京口:镇江的一个重要地名,位于长江边,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 旌麾:旌旗和指挥的象征,表示军队的驻扎。
- 浮玉:形容山峦如玉般美丽。
- 摩抚:指的是互相鼓励和安慰,表达团结的必要性。
- 胡奴:指北方的敌人,诗中暗指外敌的撤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生卒年不详),字子德,号云间,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官府。他的诗作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镇江,时代背景是南宋时期,国难当头,外敌入侵,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军队驻扎的观察和对未来局势的思考,以及对士兵士气的鼓励。
诗歌鉴赏:
史浩的《喜到镇江复用前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镇江自然景色的眷恋,以及对军事局势的敏锐观察。诗的开头“试于京口驻旌麾”展现了军队的驻扎,带有一种安静的期待;接着的“仰觇清光在日围”则通过“清光”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诗中“浮玉林峦随指顾,平山栏槛尚依稀”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美景,给人以舒适的视觉享受。
而在后半部分,诗人则转向了对历史的思考,“烟尘已逐胡奴去,城郭空惊丁令归”,显示出对外敌的胜利与士气的提升。最后一句“摩抚正须烦恺悌,进攻初不碍乘机”则表达了在战斗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暗示了在困境中保持士气和机动性的重要性。
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试于京口驻旌麾:在京口驻扎,试图布置军队。
- 仰觇清光在日围:仰望阳光照耀下的美好景象。
- 浮玉林峦随指顾:形象描绘山峦如玉般的美丽。
- 平山栏槛尚依稀:远处的平山和栏杆依然可见,勾起人们的回忆。
- 烟尘已逐胡奴去:烟尘已经驱散敌人,表明战斗的胜利。
- 城郭空惊丁令归:城里安静,迎接丁令的归来。
- 摩抚正须烦恺悌:强调士兵之间的鼓励与支持。
- 进攻初不碍乘机:进攻的机遇不会因烦恼而受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峦比作“浮玉”,增添了诗的美感。
- 对仗:如“浮玉林峦”、“平山栏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摩抚”表现出士兵间的情感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强调了在战斗中团结和鼓励的重要性,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口:象征着军事重地与历史的交汇。
- 清光: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浮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高洁。
- 烟尘:象征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冲突。
- 摩抚: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团结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京口”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镇江
C. 南京
D. 苏州 -
“浮玉林峦”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江河
B. 山峦
C. 城市
D. 云彩 -
诗中“烟尘已逐胡奴去”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外敌的胜利
B. 外敌的撤退
C. 战争的开始
D. 和平的到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史浩的作品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历史的思考,但史浩更强调士气与团结,而李白则多是抒发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