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城庭院柳风轻,
帘影玲珑爱晓晴。
红日半窗吟梦觉,
咿哑墙外卖花声。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城市里,庭院里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窗帘的影子在阳光下显得玲珑剔透,让人喜爱这清晨的晴朗。
红日透过半扇窗,唤醒了做梦的我,
墙外传来卖花的声音,轻声细语,仿佛在吟唱。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城:春天的城市,指的是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象。
- 庭院:指房屋周围的院子,常用于描绘家居环境。
- 柳风轻: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表现春天的柔和气息。
- 帘影玲珑:窗帘的影子在阳光下显得细腻美丽。
- 半窗:窗户的一半,含有晨光透入的意思。
- 吟梦觉:指梦醒时分,似乎在吟唱。
- 咿哑:形容声音细微而含糊。
- 卖花声:指墙外传来的卖花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生活气息,传达了对春日美好的向往和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和生活为主,风格清新、细腻,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可能在庭院中静坐,观赏春日的景色,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因而有了这首诗的灵感。
诗歌鉴赏:
《京城寓居春日》是一首清新优雅的春日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庭院,柳树在轻风中摇曳,窗帘的影子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春日早晨。第三句中的“红日半窗”意象,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仿佛阳光透过窗户轻轻唤醒了沉睡中的人,增添了诗的生动感。最后一句“咿哑墙外卖花声”,则通过细微的声音描绘了生活的气息,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市井气息,诗人在春日的庭院中,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日的美好,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诗中的意象清晰而细腻,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体现了宋代诗人的风格特点。吴龙翰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春日的美丽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城庭院柳风轻:描绘了春天的城市,庭院中柳树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摆,展现出一种春天的温柔与生机。
- 帘影玲珑爱晓晴:窗帘的影子在阳光中显得细腻而美丽,诗人对清晨的喜爱溢于言表。
- 红日半窗吟梦觉:红色的阳光透过窗户,唤醒了梦中的人在此时此刻的感受,表现出晨光的温暖与梦幻。
- 咿哑墙外卖花声:墙外传来卖花的声音,声音细微而含糊,给人一种生活的气息,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窗帘的影子比作玲珑的美物,突显春日的柔美。
- 拟人:柳风轻轻摇曳,仿佛有生命一般,增添了诗的灵动感。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的结构工整,形成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庭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情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柔韧而富有生命力。
- 帘影:代表着温暖的家居生活,细腻而美丽。
- 红日:象征着希望与新生,带给人温暖与光明。
- 墙外卖花声:体现了生活的气息,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和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什么? A. 夏季
B. 秋季
C. 冬季
D. 春季 -
“帘影玲珑”中的“玲珑”形容什么? A. 柳树
B. 声音
C. 窗帘影子
D. 太阳 -
“红日半窗”中的“红日”象征什么? A. 黑暗
B. 梦境
C. 生命与希望
D. 秋天的落叶
答案:
- D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是以春天为背景,但前者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后者则更强调生活的哲理和情感。吴龙翰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柔美和生活的气息,而王之涣则通过壮阔的景象传达了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