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之温其玉,即之寒于冰。一饮五斗,一石解酲。众人皆醉石独醒。
白话文翻译:
看那石头,温润如玉;触之则寒冷如冰。我一口气喝下五斗酒,足以解酒醉。众人都醉了,唯有我这个石头独自清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望之:看、望见。
- 温其玉:形容石头的光泽温润如玉,形容其美好。
- 寒于冰:形容石头的冷却感,强调它的寒冷。
- 一饮五斗:一口气喝下五斗酒,五斗为量词,指喝酒量大。
- 解酲:解酒醉,清醒。
- 众人皆醉:大家都喝醉了的意思。
- 独醒:独自清醒,与众不同。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石”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诗人通过对比饮酒后的状态与石头的清醒,表达了对饮酒文化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饮酒作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诗人通过“醉石”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喧嚣的反思,展现出个人的独立与清醒。
诗歌鉴赏:
《醉石操》是一首以饮酒为主题的诗作,诗中通过“石”来比喻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在饮酒的场合,许多人因为酒醉而迷失自我,而石头却是冷静的象征,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歌开头“望之温其玉”,以温润的玉石比喻醉酒后的美好幻象,接着“即之寒于冰”,则揭示了饮酒的另一面——酒后醒来时的冷静与孤独。诗人在醉酒与清醒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诗中“众人皆醉石独醒”的句子,既是对当下饮酒文化的批判,也是一种自我警醒。诗人在酒桌上选择清醒,表现了他拒绝随波逐流的决心,体现出一种独立的精神。整首诗在简练中透出深邃的哲理,让人反思生活中的喧嚣与自我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望之温其玉:描绘出石头的外表如玉般温润,给人以美的享受。
- 即之寒于冰:反转了前一句的温暖,表现出石头的冷峻,暗示内心的冷静。
- 一饮五斗:强调饮酒的豪情,表现出诗人对酒的洒脱态度。
- 一石解酲:通过石头的比喻,表明即使在醉酒的状态中,仍有一种清醒的自我。
- 众人皆醉石独醒:对比众人醉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清明与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石”比喻清醒的状态。
- 对比:醉与醒、温润与寒冷的对比,增强诗歌的情感冲突。
- 排比:不同状态的描述,使诗歌结构更加严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饮酒时的境况,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琐事时的选择与思考,体现了对自我认知与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象征着冷静、稳定与超脱。
- 酒:象征着放纵、享乐与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众人皆醉”的意思是: A. 大家都喝醉了
B. 大家都没有喝酒
C. 只有我喝醉了 -
诗中“石”象征着: A. 美丽
B. 清醒与理智
C. 酒醉 -
诗中提到的“五斗”是指: A. 一种酒的品牌
B. 酒的量
C. 诗的数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醉石操》更注重内心的清醒与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酒的豪情与洒脱。这种不同的情感基调使得两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