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梅妆竹外》

时间: 2024-09-19 21:39:05

梅妆竹外。

未洗唇红退。

酥脸腻,檀心碎。

临溪闲自照,爱雪春犹带。

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

似恨谁能会。

迟见江头盖。

和鼎事,终应在。

落残知未免,韵胜何曾改。

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梅妆竹外 丘崈 〔宋代〕

梅妆竹外。未洗唇红退。酥脸腻,檀心碎。临溪闲自照,爱雪春犹带。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似恨谁能会。迟见江头盖。和鼎事,终应在。落残知未免,韵胜何曾改。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

白话文翻译:

梅花妆点在竹林之外。唇上的红色尚未褪去。脸颊如酥油般细腻,心中却如檀木般破碎。闲暇时临溪自照,喜爱那带着春意的雪。清晨走在沙路上,亭亭玉立,无人能比。似乎在恨谁能理解。迟迟不见江头的船帆。和鼎中的事情,终究会应验。落花虽知不可避免,但韵味依旧不减。醉梦中,随着香气欲渡过三山大海。

注释:

字词注释:

  • 梅妆:指梅花妆,古代女子的一种妆容。
  • 酥脸:形容女子脸颊细腻如酥油。
  • 檀心:檀木之心,比喻心碎。
  • 临溪:靠近溪水。
  • 亭亭:形容女子身材高挑。
  • 无对:无人能比。
  • 和鼎事:指和鼎中的事情,比喻重要的事情。
  • 韵胜:韵味胜过。
  • 三山海:指神话中的三座仙山和海洋。

典故解析:

  • 梅妆:古代女子的一种妆容,源自唐代杨贵妃的故事。
  • 三山海:指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和海洋,常用来比喻遥远或神秘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崈,字宗卿,宋代文学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日里的心境,通过对梅花、竹林、溪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妆点竹外为开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美丽的容颜和内心的破碎。诗中“临溪闲自照”一句,既表现了女子的自怜自爱,又隐含了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则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孤独和无人理解的情感。结尾的“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则充满了浪漫和梦幻的色彩,表达了女子对遥远和神秘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妆竹外:梅花妆点在竹林之外,形容女子美丽的妆容。
  2. 未洗唇红退:唇上的红色尚未褪去,形容女子妆容的持久。
  3. 酥脸腻,檀心碎:脸颊如酥油般细腻,心中却如檀木般破碎,形容女子外表美丽内心痛苦。
  4. 临溪闲自照:闲暇时临溪自照,表现女子的自怜自爱。
  5. 爱雪春犹带:喜爱那带着春意的雪,表达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6. 沙路晓,亭亭浅立人无对:清晨走在沙路上,亭亭玉立,无人能比,强化女子的孤独。
  7. 似恨谁能会:似乎在恨谁能理解,表达女子的无人理解的情感。
  8. 迟见江头盖:迟迟不见江头的船帆,表达女子的期待和失望。
  9. 和鼎事,终应在:和鼎中的事情,终究会应验,比喻重要的事情。
  10. 落残知未免,韵胜何曾改:落花虽知不可避免,但韵味依旧不减,表达女子对美好事物的坚持。
  11. 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醉梦中,随着香气欲渡过三山大海,充满了浪漫和梦幻的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酥脸腻”、“檀心碎”等,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容颜和内心。
  • 拟人:如“爱雪春犹带”,将雪拟人化,赋予其春意。
  • 对仗:如“酥脸腻,檀心碎”,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容颜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女子的孤独、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的自然景物与女子的情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妆:美丽的妆容。
  • 竹外:竹林之外,象征清幽的环境。
  • 酥脸:细腻的脸颊。
  • 檀心:破碎的心。
  • 临溪:靠近溪水,象征自怜自爱。
  • 沙路:清晨的沙路,象征孤独。
  • 亭亭:高挑的身材。
  • 三山海:神秘的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酥脸腻,檀心碎”形容了女子的什么特点? A. 美丽和痛苦 B. 孤独和期待 C. 自怜自爱 D.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诗中“临溪闲自照”表达了女子的什么情感? A. 美丽和痛苦 B. 孤独和期待 C. 自怜自爱 D.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诗中“牵醉梦,随香欲渡三山海”表达了女子的什么向往? A. 美丽和痛苦 B. 孤独和期待 C. 自怜自爱 D. 对神秘远方的向往

答案:

  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内心的孤独。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丘崈的《千秋岁·梅妆竹外》: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内心的孤独,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婉约,丘崈的作品则更加清新脱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丘崈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创作风格。
  • 《李清照词选》:收录了李清照的词作,可以与丘崈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了解宋代诗人的不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