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往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19:42:52

镜尘言苦厚,虫丝定几重。

还是临窗月,今秋迥照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镜尘言苦厚,虫丝定几重。还是临窗月,今秋迥照松。

白话文翻译:

镜子上的灰尘让人倍感烦恼,虫子在丝上缠绕着,不知有多少重。还是那轮明月,今秋依旧照耀着窗前的松树。

注释:

  • 镜尘:镜子上的尘土,象征内心的烦恼和忧愁。
  • 苦厚:苦涩而深厚,形容内心的痛苦沉重。
  • 虫丝:指虫子在丝绸上留下的痕迹,暗示生活中的烦扰。
  • 临窗月:窗前的明月,代表一种宁静与美好。
  • 今秋:现在的秋天,表明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迥照松:明月清晰地照耀着松树,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曾任官职。他的诗歌以情感细腻、意象生动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伤往诗二首》是庾信在生活中遭遇挫折与痛苦时所作,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过往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和内心的苦痛。开头的“镜尘”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烦恼,暗示着他对往昔的难以忘怀。接下来的“虫丝”则通过小细节揭示出生活中的琐碎和困扰,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烦恼,但最后一句“还是临窗月,今秋迥照松”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宁静,表明即使在苦闷中,依然可以找到美好与光明的存在。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通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在苦难与美好之间的挣扎与思索。诗中所呈现的情境,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镜尘言苦厚:镜子上的尘埃积聚,带来苦涩的感受,描绘了内心的忧伤与沉重。
  • 虫丝定几重:虫子在丝上留下的痕迹,隐喻生活中的烦恼,令人思索生活的复杂。
  • 还是临窗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窗外的明月依然存在,象征着希望和宁静。
  • 今秋迥照松:明月照耀松树,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尘”比作内心的烦恼,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工整,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月亮被赋予了情感,照耀着诗人的内心,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内心的苦闷,尽管生活中充满了烦扰,仍然可以找到宁静与希望的存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尘:象征内心的烦恼与痛苦。
  • 虫丝:代表生活中的琐碎和困扰。
  • 明月:象征希望与宁静。
  • 松树:象征坚韧和持久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镜尘”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内心烦恼
    C. 自然风光
    D. 友谊

  2. 诗中“虫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中的烦扰
    C. 自然的和谐
    D. 朋友的思念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松”象征什么? A. 坚韧与持久
    B. 生命的短暂
    C. 季节的变化
    D. 忧伤的情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庾信的《伤往诗二首》更侧重于内心的苦闷与思索,而李白则是在面对孤独时的洒脱与豪情。二者在情感表达上体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个性。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