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北楼》

时间: 2025-02-04 16:11:52

白首登临海一隅,晚风吹雨上髭须。

日边不邮平安使,云影满川山有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登北楼
白首登临海一隅,
晚风吹雨上髭须。
日边不邮平安使,
云影满川山有无。

白话文翻译:

在这雨中,我步登北楼,
已是白发苍苍,站在这海边一隅,
晚风送着雨,打湿了我的胡须。
太阳那边没有平安的使者,
云影笼罩着河川,山峦的形态显现与隐没。

注释:

字词注释:

  1. 白首:形容年老,白发。
  2. 登临:登上高处,临眺。
  3. 海一隅:海的一角,指偏僻之处。
  4. 晚风:傍晚的风。
  5. 不邮:没有传递,意为没有来。
  6. 平安使:指传递平安消息的使者。
  7. 云影:云的影子。
  8. 川山:江河和山脉。
  9. 有无:指存在与否,形态的显现与隐没。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意境与古诗中常见的登高望远、抒发孤独之感的主题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雨天,诗人身处北楼,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自身的衰老,反映出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情绪。

诗歌鉴赏:

《雨中登北楼》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哲思的诗。诗人在雨中登楼,已是白发苍苍,显示出他对人生的沉重思考。第一句“白首登临海一隅”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苍老的视角,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光阴流逝的感叹。接着,晚风送来的细雨打湿了他的胡须,似乎暗示着他无法逃避的沧桑与岁月的痕迹。

诗中的“日边不邮平安使”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太阳的边缘没有传递平安的使者,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期待的缺失。最后一句“云影满川山有无”则透出一种隐约的迷茫,云的影子在川与山之间移动,仿佛在表达一种存在与虚无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人生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首登临海一隅:站在海边的高处,表达诗人年迈的感慨。
  2. 晚风吹雨上髭须:晚风中细雨打湿胡须,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3. 日边不邮平安使:没有平安的消息,显示出诗人对未来的不安。
  4. 云影满川山有无:云的影子在山水间变幻,表现出一种朦胧的存在感,隐含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影”描绘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变化。
  • 拟人:晚风、雨似乎在与诗人对话,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光阴流逝的感慨,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首:象征老年与岁月的积累。
  2. 晚风: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情绪的转变。
  3. :象征着忧愁与思考。
  4. 海与云:象征广阔与无尽的思考空间,体现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首”指的是:
    A. 年轻
    B. 白发苍苍
    C. 雄壮

  2. “云影满川山有无”中“有无”指的是:
    A. 存在与否
    B. 明亮与黑暗
    C. 远与近

  3.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
    A. 晨雾
    B. 晚风与细雨
    C. 夏日阳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李弥逊的《雨中登北楼》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与内心的思考,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忧患与个人的奋斗。两者都通过登高远眺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鉴赏辞典》
  2. 《古诗词解析》
  3.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