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端公入朝》
时间: 2025-01-26 00:1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魏端公入朝
作者: 孟郊
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
大宾威仪肃,上客冠剑鲜。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
局促尘末吏,幽老病中弦。
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
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
白话文翻译:
将魏端公送入朝廷,他前往东洛,那里仍然沉浸于文雅的气氛;而西京繁华似锦,风光无限。大宾客的威仪庄重,上等客人佩剑鲜亮。难道只是空恋宫阙,还是为了朝见天子?那些在尘世中局促的官吏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感到衰老和病痛。心中怀有青云之志,却不知不觉已至白发之年。何时才能补充风雅之教,向朝廷荐举我的三百篇文章呢?
注释:
- 东洛:指洛阳,古代诗文的发源地之一。
- 西京:指长安,唐代的政治中心。
- 大宾:指地位显赫的客人。
- 威仪肃:形容宾客的威严和仪态端正。
- 朝天:朝见天子,指朝廷。
- 局促:形容局限、受限。
- 幽老:形容孤独和衰老。
- 青云价:指高尚的志向或理想。
- 白发年:指年老、衰老。
- 风教:指文雅的风气和教化。
- 三百篇:指古代的诗文作品,常用以代表文学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天台,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豪放、清新、刚健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与古体诗。孟郊的诗歌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常带有浓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魏端公是孟郊的朋友,此诗是为送别他入朝而作。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关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理想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魏端公入朝》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朋友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感慨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东洛与西京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唐代的繁荣与文化氛围。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表达了对朝廷的向往与对权力的渴望,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局促尘末的官吏与自己青云之志,展现了对衰老与无奈的感慨。"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则突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令人感叹。
最后两句“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既有对文学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社会风气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心中不灭的希望与追求。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具有深厚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洛尚淹玩:描绘东洛的文雅气氛,表达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 西京足芳妍:描绘长安的繁华,体现出城市的风华。
- 大宾威仪肃:描写宾客的威严,表现出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 上客冠剑鲜:画面中上等客人佩剑,显示出地位与荣耀。
- 岂惟空恋阙:探讨对权力的渴望,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亦以将朝天:表达朝见天子的目的,带有对理想的追求。
- 局促尘末吏:对比自己的处境,表达对官场的无奈。
- 幽老病中弦:描绘衰老的状态,感叹人生的无常。
- 徒怀青云价:强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内心的痛苦。
- 忽至白发年:感叹岁月流逝,理想未能实现。
- 何当补风教:希望能够为社会风气的改善贡献力量。
- 为荐三百篇:表达对文学的追求与对自己成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青云价”比喻理想与追求,突显理想的高远。
- 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现出对文学与社会的关切。诗中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深思,构成了一幅悲壮而美丽的画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洛、西京:象征着文化与繁华。
- 大宾、上客:象征着地位与荣耀。
- 青云: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白发:象征着衰老与无奈。
- 风教: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的风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东洛”?
- A. 长安
- B. 洛阳
- C. 成都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云价”指的是诗人对____的追求。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人生理想的感慨。 (对/错)
答案:
- B. 洛阳
- 理想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孟郊《送魏端公入朝》与王之涣《登鹳雀楼》: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两者都富有哲理,展现出唐代诗歌的深厚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孟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