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时间: 2025-04-27 22:23:46

黄帽催人急放舟,荻花枫叶共飕飕。

天公作恶云翻手,河伯为妖风打头。

接翅野鸦围古堞,断行孤雁落中州。

吴山只隔淮山路,江北江南处处愁。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黄帽催人急放舟,荻花枫叶共飕飕。
天公作恶云翻手,河伯为妖风打头。
接翅野鸦围古堞,断行孤雁落中州。
吴山只隔淮山路,江北江南处处愁。

白话文翻译:

急促的黄帽声催促人们放舟,荻花和枫叶在风中飘荡。
天公作恶,翻手之间乌云密布,河伯化身妖风,刮起狂风。
野鸦在古老的城垣上盘旋,孤雁在中州落下,无法继续前行。
吴山与淮山之间的路只是一水之隔,江北江南到处弥漫着愁苦的气氛。

注释:

  • 黄帽:指船上的船夫或船员,戴着黄帽子,催促放舟。
  • 荻花:指芦苇花,象征秋天的景象。
  • 天公作恶:指天公(即上天)对人间的恶劣天气。
  • 河伯:传说中的河流神,诗中指代河流的风暴。
  • 古堞:古老的城墙或防御工事。
  • 中州:指中原地区,诗中表示孤雁无法归家的情境。
  • 吴山、淮山:分别指代江南和江北的山脉,象征地域的分隔。

典故解析:

  • 河伯天公:均为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象征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性。
  • 孤雁: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孤独与思乡,表达离别之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敏感,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以“黄帽催人急放舟”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急促而紧张的氛围,仿佛在暗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接着,诗人通过“天公作恶云翻手,河伯为妖风打头”来刻画天气的恶劣,以此映衬心中的烦恼与不安。随后,诗中提及的“接翅野鸦”和“断行孤雁”则象征着孤独与无助,表现出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最后两句“吴山只隔淮山路,江北江南处处愁”则引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强调了地理的隔阂与情感的交织,体现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黄帽催人急放舟:描写了船员的紧迫感。
    • 荻花枫叶共飕飕:营造出秋天萧瑟的气氛。
    • 天公作恶云翻手:暗示自然灾害的来临。
    • 河伯为妖风打头:将风暴人格化,增加了诗的戏剧性。
    • 接翅野鸦围古堞:描绘了荒凉的景象。
    • 断行孤雁落中州:孤雁的落地象征无法归家的痛苦。
    • 吴山只隔淮山路:地理的阻隔和思乡之情。
    • 江北江南处处愁:强调了普遍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天公作恶”,“河伯为妖风”。
    • 对仗:如“荻花枫叶,共飕飕”。
    • 象征:孤雁象征希望与失去。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故乡的思恋和对当下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一个游子在风雨飘摇中的无奈与愁苦。

意象分析:

  • 黄帽:象征着船员的勤劳与忙碌。
  • 荻花与枫叶: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 孤雁:象征着孤独与离别。
  • 吴山与淮山:象征着地理的隔阂。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黄帽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船员
      • B. 将领
      • C. 农民
    2.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什么?
      • A. 孤独与思乡
      • B. 勇敢与力量
      • C. 喜悦与欢聚
    3. 诗中描绘的天气状况如何?
      • A. 和煦
      • B. 风和日丽
      • C. 恶劣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忧愁,展现了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孤独与自由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