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一霎浮云》
时间: 2025-01-11 15:48:09意思解释
满江红·一霎浮云
作者:汪元量 〔宋代〕
原文展示:
一霎浮云,都掩尽日无光色。
遥望处浮图对峙,梵王新阙。
燕子自飞关北外,杨花闲度楼西侧。
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经年歇。
昭君去,空愁绝。
文姬去,难言说。
想琵琶哀怨,流泪成血。
蝴蝶梦中千种恨,杜鹃声里三更月。
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
白话文翻译:
一瞬间的浮云,将阳光完全遮蔽,远处的浮图对峙,像是新建的梵王殿。燕子在关北的外面自由飞翔,杨花悠闲地飘荡在楼西。感慨那些骑金鞍玉勒的早朝人,经过多年,依然无所作为。昭君已经离去,空留我一片愁苦。文姬也远去,难以诉说我的心声。想起琵琶的哀怨,泪水如血般流淌。蝴蝶梦中有千种恨,杜鹃在三更时分啼叫,月色朦胧。最无情的鸿雁南飞,音信全无。
注释:
- 浮云:指瞬息万变的云彩,象征着无常。
- 浮图:佛教寺庙的塔。
- 梵王新阙:指佛教文化中的神秘殿堂。
- 金鞍玉勒:形容骑马出行的贵族。
- 昭君:王昭君,汉代四大美女之一。
- 文姬:指蔡文姬,古代女诗人。
- 琵琶: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常用来表达哀怨之情。
- 蝴蝶梦:象征着美梦与幻灭。
- 杜鹃:一种鸟,春天鸣叫,常与思念和离别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梅溪,江苏常熟人,宋代诗人,擅长词,风格豪放,常以历史人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写出浓厚的抒情味。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作者身处动荡的时代,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离别与思乡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与个人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满江红·一霎浮云》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伤。开篇“一霎浮云,都掩尽日无光色”,以浮云的无常象征人生的短暂与变幻,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远处浮图与梵王新阙的描写,表达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无奈。燕子与杨花的意象则代表了自由与闲适,形成了对比。
诗中提到的昭君和文姬,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历史的追忆与个人情感的共鸣。琵琶的“哀怨”与“流泪成血”的强烈情感,传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悲痛。接着,蝴蝶梦与杜鹃声中的月色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错的感觉,表现出思念的苦楚和孤独。
最后,以“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收尾,表达了对亲友音信全无的绝望与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构筑出了一幅哀伤而美丽的画面,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霎浮云:瞬息万变的浮云,暗示人生无常。
- 都掩尽日无光色:浮云遮住了阳光,象征失去希望。
- 遥望处浮图对峙,梵王新阙:远处的佛塔对峙,暗示精神寄托。
- 燕子自飞关北外,杨花闲度楼西侧:燕子自由飞翔,杨花飘散,表现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忧愁。
- 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经年歇:对朝廷士人无所作为的感慨。
- 昭君去,空愁绝:昭君离去,留下无尽的忧伤。
- 文姬去,难言说:文姬远去,心中苦楚难以言表。
- 想琵琶哀怨,流泪成血:琵琶声中充满哀怨,泪水涌出如血。
- 蝴蝶梦中千种恨,杜鹃声里三更月:梦中产生的各种恨意与夜半杜鹃的哀鸣。
- 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鸿雁南飞,音信全无,象征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云比作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昭君去,空愁绝;文姬去,难言说”,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 拟人:将琵琶与杜鹃赋予情感,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感伤,传达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构建了一个充满忧愁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浮云:象征无常与短暂。
- 浮图:寄托精神与理想。
- 燕子与杨花:象征自由与闲适,形成对比。
- 琵琶与杜鹃:代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霎浮云”中的“浮云”象征什么?
A. 永恒
B. 无常
C. 自由
D. 安宁 -
诗中提到的“昭君”和“文姬”分别代表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爱情与友情
C. 英雄与美人
D. 忍耐与坚持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汪元量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辛弃疾则强调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