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嬉春词六首 其五》

时间: 2025-01-26 07:24:22

桃花红罩菜花黄,遇闰蚕时未届忙。

谁道吴中歌舞地,於今都识重农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花红罩菜花黄,遇闰蚕时未届忙。
谁道吴中歌舞地,於今都识重农桑。

白话文翻译:

桃花红艳地映衬着菜花的金黄,现在正值闰月,蚕丝尚未繁忙。谁还说吴中是歌舞之地,如今的人们更懂得重视农桑。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花:春天盛开的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菜花:指油菜花,通常在春季开花,色泽鲜黄。
  • :指农历中的闰月,增加的月份。
  • 蚕时:养蚕的季节,指春天。
  • 吴中:古代指江苏省一带,因其水乡文化和歌舞之盛而闻名。
  • 重农桑:强调农业和桑蚕业的重要性。

典故解析:
吴中地区自古以来以歌舞和文化活动著称,而重农桑是清代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生产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统治时期长达六十年。乾隆皇帝热爱文学,尤其擅长诗词,留下了大量的诗作。

创作背景:
《西湖嬉春词》系列诗作写于清代,表达了诗人在西湖春天游玩的愉悦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桃花和菜花的色彩鲜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用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勃勃生机。接着,诗人提到“遇闰蚕时未届忙”,这句中的“闰”字让人联想到农事的季节性,尤其是养蚕业的辛劳与繁忙。

最后,诗人以反问的方式引入“谁道吴中歌舞地”,展现了对比的思考。吴中虽以歌舞闻名,但如今人们更懂得珍惜农业,重视农桑的意义。这反映了社会变迁中的价值观,强调了农业在国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展示出诗人对社会发展的思考与关注。

整首诗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引发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农业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花红罩菜花黄:描绘春天的色彩对比,桃花的红与菜花的黄,象征着春意盎然。
  2. 遇闰蚕时未届忙:说明春天已经来临,但养蚕的季节尚未到来,暗示着农事的周期性。
  3. 谁道吴中歌舞地:引出反问,质疑传统对吴中地区的歌舞文化的单一看法。
  4. 於今都识重农桑:强调如今人们更加重视农业和桑蚕业,体现出社会观念的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桃花红罩菜花黄”,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思考,增加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春天的美丽与农业的重要性,表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对现实的关注,传达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春天、生命、希望。
  • 菜花:丰收、劳动成果。
  • 吴中:文化、歌舞、美丽的风景。
  • 农桑:勤劳、朴实、生活的基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种花是什么?
    A. 桃花和梅花
    B. 桃花和菜花
    C. 菊花和菜花

  2. 诗人提到的“重农桑”是指什么?
    A. 重视农业和桑蚕业
    B. 重视商业
    C. 重视歌舞

  3. 吴中以什么著称?
    A. 农业
    B. 文化与歌舞
    C. 工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现实。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关注自然与人情。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弘历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两者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代诗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