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时间: 2025-01-11 19:5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作者: 元好问
惊沙猎猎风成阵,
白雁一声霜有信。
琵琶肠断塞门秋,
却望紫台知远近。
深宫桃李无人问,
旧爱玉颜今自恨。
明妃留在两眉愁,
万古春山颦不尽。
白话文翻译:
风沙猎猎,卷起阵阵狂风,
白雁一声叫唤,带来霜雪的信号。
琵琶声断人肠,正值塞外的秋天,
不知不觉望向紫台,心中思念远近。
深宫中的桃李无人问津,
旧日的美丽容颜如今只剩自怨自恨。
王明妃的忧愁留在眉间,
万古的春山似乎也在为她愁苦不已。
注释:
- 惊沙:骤起的沙尘,形容风势猛烈。
- 猎猎:形容风声响亮。
- 霜有信:霜的来临,意味着冬天的到来。
- 琵琶肠断:形容琵琶声悲伤,令人心痛。
- 塞门:边塞之地的门,象征着远方和离别。
- 深宫桃李:指深宫中美好的事物,桃李象征女子的美丽。
- 玉颜:美丽的容颜,通常用于形容女子。
- 明妃:王昭君,历史上因出嫁匈奴而悲伤的女子。
- 万古春山:象征永恒的自然景观,表达情感的沉重。
典故解析:
- 王昭君: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她为了实现和平,主动出嫁匈奴,留给后世许多悲伤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女性的无奈与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锡,金朝诗人,以词名世,尤以豪放、清新见称。他生活在金朝末期,社会动荡,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末期,正值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诗人常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开篇以“惊沙猎猎风成阵”描绘出一个风沙四起的秋日场景,瞬间带出一种苍凉的气氛,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接着,白雁的叫声传来,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在中间几句中,琵琶的声音又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似乎是对过往情感的追忆和哀伤。此时,诗人通过“深宫桃李无人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遗憾,暗示了深宫中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几句提到的王明妃,带入了历史典故,使得整首词更加深邃。明妃的忧愁和春山的沉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悲凉感,令人感受到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重。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事的思考,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惋惜,展现了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惊沙猎猎风成阵:描绘风沙的猛烈,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
- 白雁一声霜有信:白雁的叫声带来了秋霜,暗示季节的变化与离别。
- 琵琶肠断塞门秋:琵琶声悲切,正值边塞的秋天,暗含忧伤。
- 却望紫台知远近:透过紫台,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惆怅。
- 深宫桃李无人问:深宫中的桃李无人问津,暗示孤独与美好事物的消逝。
- 旧爱玉颜今自恨:对往昔情感的怀念和对现状的自怨。
- 明妃留在两眉愁:王昭君的愁苦留在眉间,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 万古春山颦不尽:春山的永恒与人类情感的无尽相交织,形成一种哲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惊沙”比喻人事的动荡。
- 拟人:春山似乎有情感,反映人类的愁苦。
- 对仗: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深邃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沙:象征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
- 白雁:带来离别和思念的象征。
- 琵琶:传达情感的工具,表达内心的悲伤。
- 桃李:美丽与孤独的象征。
- 明妃:历史的象征,连接个人与历史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个意象象征了离别和思念? A. 惊沙
B. 白雁
C. 琵琶
D. 桃李 -
“明妃留在两眉愁”中的“明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貂蝉
B. 王昭君
C. 西施
D. 甄氏 -
诗中提到的“深宫桃李”象征了什么? A. 富贵
B. 美丽与孤独
C. 自由
D. 春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表达相似的孤独与思念主题。
- 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渗透着个人情感的孤独。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感慨,但李清照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元好问则融入了历史典故,增加了深度。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