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时间: 2025-01-11 21:4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作者: 元好问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
行乐地,一凄然。
笙歌寒食後,桃李恶风前。
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
千古恨,再生缘。
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
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作者在回忆过去美好时光时,感到无力挽留。即使在欢乐的场所,心中却充满了凄凉。寒食节的笙歌已过,桃李却在恶风中摇曳,勾起了对往昔的思念。那些缠绵的回忆,如同连环玉和回文锦般交织不清。芳香的尘埃尚未散去,然而那份幽深的情意又有谁来传递呢?古老的遗恨和未来的再续缘分,交织在一起。床上空调的香气容易消散,孤独的枕头上难以实现梦中的团圆。窗外的雨声潺潺,南楼的月色皎洁,夜晚似乎变得漫长无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怅: 感到惆怅,失落。
- 韶华: 美好的时光。
- 寒食: 寒食节,春季节日,禁火冷食。
- 桃李: 桃花和李花,象征美好事物。
- 连环玉: 指形态相连的玉器,象征密切的关系。
- 回文锦: 指编织成回文的美丽锦缎,象征缠绵的情感。
- 芳尘: 花香和尘埃,暗指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 幽意: 深沉的思念之情。
- 闲衾: 闲置的被褥,象征孤独。
- 西窗雨: 藉由窗外的雨声,反映心境。
- 南楼月: 形容夜晚的月光,营造氛围。
典故解析:
- 寒食: 传统节日,象征春天的逝去与思念的延续。
- 桃李: 代表青春与美好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诗人,著名的文人和历史学家。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抒情和描绘生活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南阳之后,可能是因心中对故地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动荡的背景而创作。
诗歌鉴赏: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篇。诗中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伤,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开篇“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就点明了主题,韶华易逝,留不住的只是惆怅。接下来,诗人描述寒食节后的笙歌已逝,桃李在恶风中飘摇,勾起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快乐与悲伤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中多处意象的使用,如“连环玉”、“回文锦”等,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细腻描摹。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美的感受,更蕴含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尤其是“千古恨,再生缘”,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遗恨紧密相连,使得全诗的情感深邃而悠长。
最后,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中,窗外的雨声和南楼的月光交织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似乎在传达一种无尽的等待与思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塑造出一种离愁别绪,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 对于时光流逝的叹息,感到无能为力。
- 行乐地,一凄然: 即使在快乐的地方,心中却充满了凄凉。
- 笙歌寒食後,桃李恶风前: 寒食节后的欢乐已经消逝,桃李在风中摇曳,象征时光的无情。
- 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形容美好回忆如玉和锦般交织缠绵。
-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 美好的时光尚未远去,深情的思念却难以寄托。
- 千古恨,再生缘: 历史的遗恨与未来可能的缘分交织。
- 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 床上的香气易冷,孤独的枕头上难以实现梦中的团圆。
- 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夜晚的雨声和月光让时间变得漫长,感受到孤独与思念的苦涩。
修辞手法:
- 比喻: “芳尘未远”比喻美好时光的留恋。
- 对仗: 诗句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 “闲衾香易冷”赋予了被褥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遗憾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华: 象征美好时光,暗示青春易逝。
- 笙歌: 代表欢乐的场景,反衬出失落。
- 桃李: 代表爱情与美好事物的象征。
- 连环玉、回文锦: 代表美好而复杂的情感。
- 西窗雨、南楼月: 通过自然景象渲染情感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怅韶华流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感伤
C. 激动
D. 平静 -
“闲衾香易冷”中的“闲衾”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孤独的被褥
C. 遥远的记忆
D. 春天的气息 -
诗中提到的“笙歌寒食後”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元好问的《三奠子离南阳後作》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描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后者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好问诗文集》
- 《古诗词入门与赏析》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三奠子离南阳後作》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