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时间: 2025-01-11 21:48:43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惨澹龙蛇日斗争,
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
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
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
莫拟分军下井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惨烈景象。龙蛇混战的日子,战争的残酷几乎要将生灵全部消灭。高原的水流改变了山河的样貌,战场上风吹来草木的腥气。精卫因为冤屈而填海,包胥在秦庭悲泣而无泪。并州的英雄豪杰如今又有谁在?不要妄想分兵去下井陉。

注释:

字词注释:

  • 惨澹:悲惨而昏暗。
  • 龙蛇:这里比喻混乱的战争局面。
  • 干戈:指战争和武器。
  • 生灵:生物,生命。
  • 高原出水:指水流的变化影响地形。
  • 草木腥:指战后草木因战争而沾染的血腥味。
  • 精卫:传说中一种鸟,因失去母亲而填海,象征无尽的悲怆。
  • 包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因感情而流泪,象征悲痛。
  • 井陉:地名,古代并州的一个重要通道。

典故解析:

  •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精卫因母亲被吞噬而化为鸟,终日衔木石试图填海,象征着无穷的悲怆与无奈。
  • 包胥哭秦:出自《史记》,包胥因秦国的灭亡而痛哭,体现忠臣之心的悲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天池,金朝诗人,文人兼任官职,以诗词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和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时期,国家多次经历战争,人民深受其害。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生灵涂炭的同情,反映了金朝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战乱对生命和自然的摧残。开篇以“惨澹龙蛇日斗争”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生动地描绘出大地的悲惨景象。紧接着,诗人将战争与自然的变迁相结合,“高原出水山河改”,不仅反映了地理的变动,更隐喻了人心的丧失与国家的动荡。

而“战地风来草木腥”则将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痛苦具体化,草木也因战争而染上了腥味,展现出战场的惨烈情景。诗人在此段落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

后半部分,诗人引用了精卫填海与包胥哭秦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沉痛反思和对忠臣孝子的敬仰。最后一句“莫拟分军下井陉”则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悲观,英雄豪杰在这场战争中难以自保,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担忧。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沉重与愤懑,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灵涂炭的无奈和心痛,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澹龙蛇日斗争:描述战争的惨烈,龙蛇象征混乱和斗争。
  • 干戈直欲尽生灵:战斗的激烈,几乎要消灭所有生物。
  •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争改变了自然景观,水的流动使山河面貌发生变化。
  • 战地风来草木腥:风吹来战场的腥味,生动描绘出战争的残酷。
  • 精卫有冤填瀚海:引入精卫的典故,象征无尽的悲痛与无奈。
  • 包胥无泪哭秦庭:包胥因国破而无泪,体现忠臣的悲愤。
  • 并州豪杰知谁在:对英雄豪杰的惋惜,悲叹如今的无奈。
  • 莫拟分军下井陉:表达对未来的无望,英雄无处可施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蛇”比喻混乱的局势。
  • 拟人:草木被赋予了感情,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关怀。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的生动描绘,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沉痛揭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蛇:象征混战与不安定。
  • 干戈:战争的代名词,象征冲突与暴力。
  • 精卫:象征无尽的悲痛与执念。
  • 包胥:象征忠诚与悲痛。
  • 草木腥:象征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摧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蛇”比喻什么?

    • A. 和平
    • B. 混乱的战争
    • C. 自然景观
  2. “草木腥”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的美好
    • B. 战争的惨烈
    • C. 自然的宁静
  3. 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什么?

    • A. 忍耐与希望
    • B. 悲痛与无奈
    • C. 勇气与尊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兵车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和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但元好问更注重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直接描绘了战争对人民的苦难。两者都传达了对生灵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沉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