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登乐 秋望》
时间: 2025-01-11 14:1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登乐 秋望
作者: 溥儒
碧海茫茫,愁不见天涯吴楚。
望长空,晚峰无数。
远依山,横背岸,水村烟树。
衡阳路断,雁沈南浦。
倚阑干,烽火外,中原何处。
变风云,几翻朝暮。
听秋声,鸣落叶,满天连雨。
淘尽兴亡,飞鸦古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广阔的海洋,令人忧愁地看不到吴楚的边际。仰望长空,晚霞映照下的山峰层叠无数。远处的山依偎着河岸,水村和烟树交相辉映。衡阳的道路断绝了,孤雁沉落在南浦。倚靠在栏杆边,烽火连天的外面,中原的方向在哪里呢?风云变化,日夜更迭,听那秋声,落叶纷纷,天空也在连绵细雨中。经历了多少兴亡,更有那飞鸦掠过古渡。
注释
- 碧海茫茫:形容海洋浩瀚无边。
- 吴楚:指的是历史上吴国和楚国的地域,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晚峰无数:傍晚时分,山峰重重叠叠。
- 衡阳路断:指通往衡阳的路被阻断,象征孤立无援。
- 雁沈南浦:大雁向南飞落,表达孤寂之感。
- 烽火外:烽火是古代传递消息的信号,指战火纷飞的地方。
- 满天连雨:天空中细雨连绵不绝。
- 飞鸦古渡:飞翔的乌鸦掠过古老的渡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溥儒,近代著名诗人、画家,其作品常融汇传统与现代,情感深邃,风格独特。他的诗多表现对历史、自然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个人命运的思索。诗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故土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三登乐 秋望》是一首充满了忧伤与思考的诗作。诗人在辽阔的海洋前,感受到的是对天涯的无尽思索,吴楚的遥远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心灵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渴望。诗的开头以“碧海茫茫”引入,给人一种空灵而辽阔的感觉,接着通过“晚峰无数”描绘出层峦叠嶂的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与热爱。
“衡阳路断,雁沈南浦”一句,透出一种孤寂与无奈,诗人似乎在与时间对话,感叹往昔已不复存在。倚阑干的姿态,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是对历史的沉思,烽火连天的中原与自己身处的地理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变风云,几翻朝暮”则是对时光变迁的感慨,秋声与雨声相连,落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飞鸦掠过古渡,更是时光流逝的隐喻。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历史的沧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历史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碧海茫茫,愁不见天涯吴楚。
描绘辽阔的海面,表达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与忧愁。 -
望长空,晚峰无数。
通过“晚峰无数”描绘出傍晚时分的景象,给人一种层次丰富的视觉体验。 -
远依山,横背岸,水村烟树。
描绘自然景观,水村和烟树形成和谐的画面,突显安静的乡村生活。 -
衡阳路断,雁沈南浦。
表达孤独与无助,衡阳路的断绝象征着与故土的隔离。 -
倚阑干,烽火外,中原何处。
诗人倚靠栏杆,思考中原的动荡,感叹国家的战乱。 -
变风云,几翻朝暮。
对时间流逝的感悟,风云变幻,象征着无常与变幻。 -
听秋声,鸣落叶,满天连雨。
听到秋天的声音,落叶和细雨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淘尽兴亡,飞鸦古渡。
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飞鸦象征着历史的流逝与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鸦古渡”,用飞鸦比喻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听秋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海:象征辽阔的自然与人生的无常。
- 晚峰:代表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水村烟树:象征着宁静与和谐美好的生活。
- 衡阳路:暗示着与故乡的隔离与失落。
- 飞鸦古渡: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碧海茫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忧愁
C. 快乐 -
“雁沈南浦”中的“雁”主要象征了什么?
A. 旅行
B. 孤独
C. 幸福 -
诗中提到的“衡阳路断”意味着什么?
A. 旅途艰险
B. 归乡无望
C. 欢聚一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同样浓厚,但采用了更直接的情感表达,而溥儒的《三登乐 秋望》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细腻的情感空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选》
- 《诗经》
- 《现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登乐 秋望》的意境与情感,掌握相关的文化与历史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