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问》

时间: 2025-01-11 01:28:53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大圭虽然美丽且廉洁,但在使用时并不能割东西;而利剑却是实用的。若在战斗中斩杀敌人,好的美玉不如坚硬的铁。把铁放在大炉子里,铁就像雪一样容易融化;而美玉放进去,三天也烧不热。你对才能与品德存在疑虑,吟咏此诗可以让你明白其优劣。

注释:

  • 大圭:古代一种美玉,象征高洁、廉洁。
  • 利剑:指锋利的刀剑,象征力量和实用。
  • 斩马:指在战斗中斩杀敌马。
  • 良玉:优质的美玉,象征美好,但在实用性上不如铁。
  • 洪炉:大炉子,用于炼铁等。
  • 三日:时间单位,三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涉及政治、生活、人情等多个方面,常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

《答友问》写于白居易的晚年,反映了他在资历与品德之间的思考,意在回应友人的疑惑,突出实用性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此时的白居易经历了政治波折,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鉴赏:

《答友问》是一首探讨才能与品德价值的诗,白居易在诗中通过对比美玉和铁,深刻揭示了在实际生活中,光有外表的美好并不一定有用,真正的价值在于实用和坚韧。诗歌开头提到的大圭和利剑,分别代表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接着,通过对铁和良玉在火中的表现作比较,进一步强调了在困境和考验中,真正的强者是能够承受压力并展现出实力的。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运用生动的比喻,使得读者在感受到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价值观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圭廉不割:大圭虽美,但不能用于割物,暗示外表的美好不一定有实际价值。
  2. 利剑用不缺:利剑却是实用的,强调力量和实用性的重要性。
  3.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在战斗中,坚硬的铁更能发挥作用,良玉不及铁的实用价值。
  4.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比喻铁在高温下容易熔化,表明在极端环境下的脆弱性。
  5.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良玉在同样环境下却无法被烧热,象征其在困境中无用武之地。
  6.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最后一句总结,告诫友人应当明辨才德的真正价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大圭与利剑、良玉与铁的对比,突出价值的不同。
  • 比喻:将铁与良玉的性质进行对比,展现出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 排比:整首诗句式整齐,形成有力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实际价值的重要性,劝诫人们在判断才能与品德时,应关注其实用性而非表面的光鲜。透过这些意象,白居易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个人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圭:象征表面的高洁与美好。
  • 利剑:象征力量、实用性与战斗力。
  • 良玉:象征美丽但无用,反映出社会中表面华丽但实际无能的现象。
  • :象征坚韧和实用,反映出在生活和事业中真正有价值的品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大圭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力量
    C. 实用
    D. 贫穷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利剑用不缺”意味着__

  3. 判断题:诗中认为良玉在战斗中比铁更有用。(对/错)

答案:

  1. A
  2. 力量和实用性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将白居易的《答友问》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前者侧重于实际价值的探讨,后者则强调人生的豪情与及时行乐。两首诗在主题上存在差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