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白话文翻译:
吃饱了饭,轻轻拂开枕头卧下,睡够了再起床闲吟。
浅浅地喝一杯酒,缓缓地拨弄几下琴弦。
既可以畅快自己的情感,亦能傲视流逝的光阴。
谁能知道,名利尽散后,已无长久的安宁了。
注释:
- 食饱:吃饱,指吃得很满足。
- 拂枕:轻轻地掀开枕头,形容起床时的轻松。
- 闲吟:悠闲地吟唱,表明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
- 浅酌:慢慢地品尝饮酒,不是大口喝酒。
- 缓弹:轻轻地弹奏,不急躁。
- 畅情性:表达内心的情感,指自由自在地抒发情感。
- 傲光阴:傲然面对时间的流逝。
- 利名:利益和名声,常指世俗的功名利禄。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利名”一词常常用于讨论古代士人的追求与放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尤其是在追求享乐与名利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多反映民生疾苦,风格清新自然。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食饱》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在官场上经历了多次起伏之后,心中对名利的看法逐渐淡泊。他选择了一种更为悠闲、自由的生活态度,表达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名利的释然。
诗歌鉴赏:
《食饱》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首联“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描绘了一幅安逸的生活场景,吃饱喝足之后,诗人轻松地起床,随意吟唱,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接下来的两句“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更是将这种闲适推向高峰,强调了生活的惬意。通过“浅酌”和“缓弹”,诗人传达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中,诗人不仅享受着当下的快乐,还对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一种从容的态度。然而,结尾“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则带有一丝感慨,揭示了名利的虚幻。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意识到世俗的追求终究是无常,真正的安宁来自内心的富足。
全诗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细节,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食饱拂枕卧:描述了诗人吃饱后轻松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一种闲逸的气氛。
- 睡足起闲吟:强调睡眠的满足与起床后的轻松,继续营造闲适的生活场景。
- 浅酌一杯酒:小口饮酒,体现了悠闲与从容。
- 缓弹数弄琴:轻轻弹奏几下琴,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
- 既可畅情性:可以尽情表达内心的情感,自由自在。
- 亦足傲光阴:能够傲然面对时间的流逝,展现了内心的豁达。
- 谁知利名尽:感叹名利的尽头,暗示对世俗追求的反思。
- 无复长安心:名利无存后,心中再无安宁,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次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用“食饱”“睡足”“浅酌”“缓弹”排比,强调闲适的生活状态。
- 反转:最后两句反转前面的愉悦,形成强烈对比,增加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食饱:象征满足与安心。
- 闲吟:代表自由与舒适的生活方式。
- 酒:象征放松与享受。
- 琴:象征艺术与内心的表达。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食饱”指的是什么状态?
- A. 吃得很饱
- B. 吃得很少
- C. 吃得很快
- D. 吃得不够
-
诗人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享受?
- A. 大口喝酒
- B. 慢慢浅酌
- C. 忙于工作
- D. 追求名利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名利的追求
- B. 对金钱的渴望
- C. 对内心安宁的思考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A. 吃得很饱
- B. 慢慢浅酌
- C. 对内心安宁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食饱》相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自然的生活画面,但更强调自然的静谧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陶渊明的《饮酒》则深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拒绝。
这种对比显示了唐代诗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哲学,展现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