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窗》

时间: 2025-01-11 08:09:53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白话文翻译:

在池塘的傍晚,莲花已经凋谢,窗外的秋竹显得深沉而寂静。周围没有人陪伴,只有我独自对着一张琴。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晚: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池塘。
  • 莲芳:莲花的芳香,莲花在盛开时的美好状态。
  • :凋谢,指花朵的凋落。
  • 竹意深:窗外的竹子,给人一种深远、幽静的感觉。
  • 无人作伴:没有人陪伴,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
  • 唯对:只有面对,强调孤独的情绪。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生活状态的反思,常见于唐诗中对秋天和孤独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平易近人著称,常关注民生疾苦,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叙事和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他对生活、自然的深刻思考之际。诗中的意境反映了他在喧嚣世事外的宁静心境,以及对孤独的自省。

诗歌鉴赏:

《池窗》是白居易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孤独与宁静的氛围。开篇的“池晚莲芳谢”以晚池和莲花的凋谢引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的凋零不仅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喻着生命的无常,令人感到一种凋谢的美感。

接着“窗秋竹意深”转而描绘窗外的秋竹,表现出一种深沉而静谧的情景。竹子在秋天的意象,常常给人一种坚韧和高洁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孤独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则将诗人的孤独感推向高潮。没有人陪伴,只有一张琴,与琴的对峙更显得诗人情感的深邃与孤寂。琴在这里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借助自然景物的变化,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体悟。诗中虽无华丽的辞藻,但深厚的情感和清新的意境让人印象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晚莲芳谢: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池塘,莲花已然凋谢,象征着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2. 窗秋竹意深:窗外秋天的竹子,给人以深远的感受,暗示着一种内心的沉静。
  3. 更无人作伴:强调了孤独的状态,诗人身处自然中,却没有人可以倾诉。
  4. 唯对一张琴:最终以琴作为陪伴,象征着孤独中的自我反思和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池晚”与“窗秋”,“莲芳”与“竹意”,形成对称美。
  • 意象:莲花、竹子、琴等意象,分别表现了美好、深沉和情感的寄托。
  • 拟人:秋竹似乎具有情感,给人以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深沉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但凋谢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 :象征高洁、坚韧,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作为音乐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池晚莲芳谢”中的“谢”是什么意思? A. 开花
    B. 凋谢
    C. 生长
    D. 观赏

  2. “唯对一张琴”中“琴”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生活
    C. 孤独与情感
    D. 家庭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池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有孤独与思考的主题,但白居易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加关注人间的离别与思念,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白居易诗文选》
  3.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