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实》

时间: 2025-01-11 05:08:30

腻玉肌肤碧玉房,累累波面趁红芳。

坐忘佛土三生梦,来结人间一夏凉。

青子绽时仙裳湿,绿包分处蜜脾香。

尊前笑摘酬风露,犹记西湖古柳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腻玉肌肤碧玉房,
累累波面趁红芳。
坐忘佛土三生梦,
来结人间一夏凉。
青子绽时仙裳湿,
绿包分处蜜脾香。
尊前笑摘酬风露,
犹记西湖古柳傍。

白话文翻译:

肌肤如腻玉般光滑,房子则如碧玉般清丽,
波面上层层涌动,伴随着红色的芳香。
在佛土的梦中,我坐忘三生的事,
而今在世间结下了一夏的清凉。
青色的莲子绽放时,仙女的衣裳被雨水打湿,
绿叶间分开的地方,蜜蜂传递着甜蜜的气息。
酒杯前我笑着摘取风露,
仍记得西湖旁古老的柳树。

注释:

  • 腻玉:形容肌肤光滑细腻,犹如玉石。
  • 碧玉房:比喻房屋的颜色如碧玉般清透。
  • 累累波面:波面上层层涌动,形容水面波光粼粼。
  • 坐忘佛土:指坐着忘却世俗,沉浸于佛教的理想境地。
  • 三生梦:指前生、今生、来生的梦境,表达一种超脱的追求。
  • 青子:指莲花的果实。
  • 仙裳:指仙女的衣裳,形容美丽、超凡。
  • 蜜脾香:蜜蜂的蜂巢,形容甜美的气息。
  • 尊前:指酒杯前。
  • 古柳傍:指古老的柳树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子晦,号潜溪,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莲实》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自然和人文精神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莲花的清新与美丽,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人世间的美好情感。

诗歌鉴赏:

《莲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莲花的独特美丽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开篇即以“腻玉肌肤碧玉房”描绘莲花的娇嫩,接着描写水面上层层波澜,寓意莲花在水中摇曳生姿,仿佛与红芳相互交融。诗中提到的“坐忘佛土”则反映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境界,这种境界与莲花的生长环境相得益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描写如“青子绽时仙裳湿”,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描绘出水珠打湿仙女衣裳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清新而又梦幻的美感。尤其是“绿包分处蜜脾香”,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温暖与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最后,诗人以“尊前笑摘酬风露”回忆往昔,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同时“犹记西湖古柳傍”则让人联想到西湖的优雅与古老,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腻玉肌肤碧玉房:以“腻玉”形容莲花的肌肤,展现其光滑与清丽;“碧玉房”则将其生长环境描绘得如同宝石般美丽。
  2. 累累波面趁红芳:描写水面波光粼粼,伴随着盛开的红花,构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3. 坐忘佛土三生梦:表达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沉浸于对佛教理念的思考与追求。
  4. 来结人间一夏凉:与世俗相连,强调在尘世中也能获得一份清凉与宁静。
  5. 青子绽时仙裳湿:描绘莲子成熟时的情景,仙女的衣裳被水滴湿透,形成一种梦幻感。
  6. 绿包分处蜜脾香:描绘自然的丰盈与甜美,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7. 尊前笑摘酬风露:在酒杯前的欢乐时刻,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8. 犹记西湖古柳傍:最后的回忆,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升华,留下美好的印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腻玉”“碧玉”形容莲花,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拟人:将莲花与人的情感结合,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与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间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高洁与清纯,常与佛教理念相连,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
  • :代表生命的源泉,象征柔和与变化。
  • 风露:象征清新与自然,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 古柳:象征着历史与记忆,连接着个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腻玉肌肤”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玫瑰
    • B. 莲花
    • C. 桃花
  2. “坐忘佛土”意指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超脱尘世
    • C. 享受生活
  3. 诗中提到的“蜜脾香”暗示了什么?

    • A. 甜美的生活
    • B. 苦涩的经历
    • C. 远方的旅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莲花》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白莲花》:同样描绘莲花的美丽与清新,但更注重于孤高与独立的精神。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春天的气息,强调自然的复苏与生机,与《莲实》在意象上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