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烈妇徐孺人》
时间: 2025-01-11 08:06: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吊烈妇徐孺人
薄命方悲失所天,
岂甘改节在青年。
憎他暴行含孤愤,
完我贞操赴九泉。
闭户自经情恻恻,
覆盆未雪恨绵绵。
纵然遇有褒扬日,
博得芳名死后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失去丈夫的女人的悲痛和对贞操的坚守。她的命运本就薄弱,失去了依靠,怎能甘心在年轻时改变自己的节操?她心中对暴行的仇恨充满了孤独的愤怒,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操,宁愿赴死于地下。她闭门独自承受着这份情感的悲伤,心中的怨恨依然未能释怀。即使在将来获得赞誉,能够为后人所传颂,她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
注释:
- 薄命:命运薄弱,指命运不济。
- 改节:改变自己的节操,指不再坚守贞操。
- 孤愤:内心的愤怒,感到孤独无助。
- 赴九泉:指死去,去往阴间。
- 闭户自经:闭门自守,独自承受。
- 覆盆未雪:比喻仇恨仍然未能消解,未能得到报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涌江,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深刻的思考,风格悲凉而深沉。
创作背景:写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中女性地位低下,遭受压迫,诗人通过徐孺人的故事,表达了对烈妇的同情与钦佩,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贞操的重视及由此带来的悲剧。
诗歌鉴赏:
《吊烈妇徐孺人》是一首充满悲愤的诗,诗中通过对徐孺人的哀悼,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无奈与坚韧。诗的开篇即用“薄命”二字道出了徐孺人的悲惨命运,点明了诗歌的基调。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示了她内心的抵抗与愤怒,诗人通过“憎他暴行”道出她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并通过“完我贞操赴九泉”的决绝,表达了她宁死不屈的精神。这种气质不仅让人感到敬佩,也让人心生疼惜。
中间几句描绘了她的孤独与绝望,闭门自经却仍然无法摆脱心中的重负,显示了女性在悲剧面前的无力感。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后世的思考,尽管她可能在死后得到赞誉,但对于徐孺人而言,内心的痛苦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深刻地揭示了女性在困境中的挣扎与坚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薄命方悲失所天:命运本薄,失去所依的丈夫,悲痛难忍。
- 岂甘改节在青年:年轻时怎么可能甘心改变自己的节操?
- 憎他暴行含孤愤:她对暴行的仇恨充满了孤独的愤怒。
- 完我贞操赴九泉:宁愿保全贞操,死后也愿赴阴间。
- 闭户自经情恻恻:关门自守,心中悲伤难以释怀。
- 覆盆未雪恨绵绵:仇恨仍在,未能得到报复,心中怨恨绵延。
- 纵然遇有褒扬日:即便将来有褒扬的日子。
- 博得芳名死后传:也只能在死后赢得名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如“闭户自经”与“覆盆未雪”形成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如“赴九泉”隐喻死亡,传达出烈妇的决绝与坚定。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维护贞操的决心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展现了深刻的人性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烈妇:象征忠贞与坚定,代表女性对节操的捍卫。
- 孤愤:体现出女性在社会暴行面前的无助与愤怒。
- 九泉:象征死亡与归宿,反映出对死亡的坦然与无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薄命”是指什么?
- A. 身世显赫
- B. 命运薄弱
- C. 壮志未酬
- D. 生活富裕
-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对暴行的愤怒?
- A. 闭户自经
- B. 憎他暴行
- C. 纵然遇有
- D. 完我贞操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
- A. 对爱情的追求
- B. 对女性贞操的捍卫
- C. 对死亡的恐惧
- D. 对社会的讽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头吟》:李白的作品,表现对爱情与忠贞的追求。
- 《秋夕》:杜甫的作品,表现孤独与思考。
诗词对比:
- 《白头吟》与《吊烈妇徐孺人》皆强调贞操与忠贞,但《白头吟》更侧重于爱情的美好,而《吊烈妇徐孺人》则更突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悲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女性与文学:清代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