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 璚花观焚毁殆尽,仅佛楼三层,亦将倾圮矣。怆然赋之》
时间: 2025-02-04 15:40: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花
璚花观焚毁殆尽,仅佛楼三层,亦将倾圮矣。怆然赋之
——周祖同 〔清代〕
群芳信史,烈女琼妃,冠无双名字。
尘飞骑影,忍一死报了东风情意。
花应姓许,是天上云班仙子。
想夜深玉骨珊珊,雪样衣裳飘起。
几番禅观飘零,说旧日繁华,清梦如水。
香魂去也,更莫问人在迷楼醒未?
三层佛阁,奈劫火而今重记。
比土花祠冷无人,一倍伤心词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唱出了对瑶花的怀念与哀伤。群芳的美丽如同历史中的烈女琼妃,名字无人可比。尘土飞扬,骑士的影子中,忍受着为东风情意而死的无奈。花儿或许姓许,犹如天上的仙子。想起夜深时,她如玉的身姿在寒风中飘动,雪一般的衣裳轻轻飘起。几度禅观中,繁华已逝,唯有清梦如流水般无情。香魂已去,更无须问人在迷楼中是否已醒。三层佛阁,在劫火后如今重归往昔的记忆。比起那土花祠,如今冷落无人,更加令人伤心。
注释:
- 瑶花:美丽的花,象征纯洁与高贵。
- 烈女琼妃:指历史上勇敢的女子,象征忠贞与美丽。
- 东风情意:东风代表春天的到来,情意则是对春天的期盼与依恋。
- 香魂:香气的灵魂,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迷楼:指迷幻的楼阁,象征迷惘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祖同,清代诗人,以其情感细腻和作品中的哲理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物、历史人物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并且富有深刻的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的背景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与文化遗失的感慨,特别是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诗人在火灾中目睹了瑶花观的毁灭,因而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瑶花》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怀念的诗,诗中通过对美丽瑶花的描写,反映了对逝去繁华的惋惜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诗的开头提到的“群芳信史,烈女琼妃”,不仅彰显了花的美丽,更将其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暗示了那些美好事物的珍贵。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失去的无奈与思索。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雪样衣裳飘起”,让人感受到瑶花的轻盈与美丽;而“香魂去也”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失落。诗中提到的“迷楼”与“三层佛阁”,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传达出一种伤感而又无奈的情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芳信史,烈女琼妃,冠无双名字:群芳代表美丽的女子,琼妃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显示出女性之美的独特与珍贵。
- 尘飞骑影,忍一死报了东风情意:描绘了飞扬的尘土与骑士的影子,暗示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无奈。
- 花应姓许,是天上云班仙子:花儿或许姓许,像天上的仙子一般美丽,表示对美丽事物的崇敬。
- 想夜深玉骨珊珊,雪样衣裳飘起:夜深时的美丽形象,体现出对瑶花的向往与怀念。
- 几番禅观飘零,说旧日繁华,清梦如水: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喻示着时间的流逝。
- 香魂去也,更莫问人在迷楼醒未:香魂的消失让人感到无奈,迷楼象征着对现实的迷茫。
- 三层佛阁,奈劫火而今重记:佛阁在火灾后成为记忆,象征着历史的遗憾。
- 比土花祠冷无人,一倍伤心词里:对比之下,土花祠的冷清更显得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魂去也”比喻美好事物的逝去。
- 拟人:将花比作有姓氏的女子,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在形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瑶花的描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传达出一种伤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烈女琼妃:代表忠贞与勇敢。
- 迷楼:象征迷惘与失落。
- 佛阁:代表历史的永恒与人类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瑶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与纯洁
- B. 忍耐与坚强
- C. 失落与迷惘
-
诗中提到的“烈女琼妃”指的是?
- A. 历史上的一位勇敢女子
- B. 一种花卉
- C. 一种美食
-
诗中提到的“三层佛阁”象征什么?
- A. 人类的追求
- B. 历史的遗憾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瑶花》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瑶花》更加注重于对历史人物与事物的追忆,而《静夜思》则更侧重于个人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