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情黏舞线》
时间: 2025-01-10 19:0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绛都春·情黏舞线
作者:吴文英 〔宋代〕
情黏舞线。怅驻马灞桥,天寒人远。旋翦露痕,移得春娇栽琼苑。流莺常语烟中怨。恨三月飞花零乱。艳阳归後,红藏翠掩,小坊幽院。谁见。新腔按彻,背灯暗共倚篔屏葱茜。绣被梦轻,金屋妆深沈香换。梅花重洗春风面。正溪上参横月转。并禽飞上金沙,瑞香雾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情感像舞动的丝线一样紧密。怅然驻足于灞桥,天寒人稀。轻轻剪去露水痕迹,移植春天的娇嫩花朵到琼苑中。黄莺在烟雾中常常诉说着怨愤。恨那三月的飞花四散零乱。艳阳归来后,红色的花朵被翠绿的叶子掩映,小院幽静无人。谁能看到呢?新曲调轻轻敲打,背灯暗中我们依偎在篔屏(竹屏)旁。绣制的被子轻薄,金屋中的妆饰深沉香气更换。梅花重新洗净春风的面庞。正好溪水上横着弯月转动。鸟儿飞入金沙滩,瑞香的雾气温暖。
注释
字词注释
- 情黏舞线:指情感如同舞动的丝线一般紧密相连。
- 怅驻马灞桥:怅然地停下马匹在灞桥。
- 旋翦露痕:轻轻剪去露水的痕迹。
- 琼苑:指美丽的花园。
- 流莺:指黄莺,常以其婉转的歌声为人所知。
- 飞花零乱:指春天的花瓣随风飘落,零散而杂乱。
典故解析
- 灞桥:灞桥位于西安,是古代著名的景点,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三月:指春天的三月,象征着春暖花开,但也暗含对春时花落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仲明,号少游,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咏物抒情。其词作多以婉约之风著称,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绛都春》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动乱不安的背景下,词人通过春日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绛都春·情黏舞线》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和生动意象的词作。吴文英在这首词中,以“情黏舞线”作为开头,便将情感与春天的美丽景象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柔美而又沉重的氛围。词中描绘的场景,既有寒冷的天气和远离的人群带来的孤独感,又有春天花开时的生机盎然,形成鲜明的对比。
词中多次提到的自然意象,如“流莺”、“三月飞花”,不仅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也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特别是“恨三月飞花零乱”,道出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伤感。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讲究,诸如“红藏翠掩”、“金屋妆深沉香换”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同时,词中也通过音韵的变化和节奏的把握,增加了情感的张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情黏舞线:情感如同舞动的丝线,形象地描绘了情感的紧密与脆弱。
- 怅驻马灞桥:表达了词人对某种情感的迷惘与思绪的停滞。
- 旋翦露痕:轻轻剪去露水的痕迹,暗示着对过去的回忆。
- 流莺常语烟中怨:黄莺在烟雾中诉说着怨恨,传达出对生活的不满。
- 恨三月飞花零乱:对春花凋零的惋惜,反映了时光的流逝。
- 艳阳归後,红藏翠掩:描绘了艳阳下的美丽景象,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舞线,形象生动。
- 拟人:流莺“常语”,赋予鸟类以情感,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
- 对仗:词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舞线:象征情感的紧密与脆弱。
- 流莺:代表生命的活力与音乐的美好。
- 三月飞花:象征春天的短暂与美丽的易逝。
- 梅花:常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情黏舞线”中,“舞线”象征什么?
- A. 情感的脆弱
- B. 舞蹈的美丽
- C. 生活的繁忙
-
诗中“怅驻马灞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迷惘
- C. 期待
-
“恨三月飞花零乱”反映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的变化
- B. 生活的无常
-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吴文英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现了细腻的情感,但吴文英在自然意象的运用上更为丰富,而李清照则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直接和浓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精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吴文英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