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秋华·七夕》
时间: 2025-01-10 22:44: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秋华·七夕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
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
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
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
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
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白话文翻译
在露水缠绕的蛛丝上,小楼的阴影下,月光悄然落下,秋天的气息惊动了我的华发。宫中的漏声未央,留给我的却是那时佩戴的钿钗留下的遗恨。人间的梦隔着西风,算算天上的年华如同一瞬。即使相逢,彼此疏远也不过是巫阳星的无常。哪里传来凉意的信息呢?听那露水浸润的梧桐,楚辞的韵味渐渐显现。彩云断裂,翠羽飘散,这份情感却无从询问。银河流淌千古秋声,只能仰望那清润的婺星。轻盈而俊美,心中的牵挂如金针般漫延。
注释
字词注释
- 罥:缠绕,挂住的意思。
- 鬓:指耳边的头发,这里指华发。
- 宫漏:古代宫殿中漏水的声音,代指时光流逝。
- 钿钗:古代女性佩戴的饰物,象征爱情的遗憾。
- 巫阳:指牛郎星与织女星,象征相隔的恋人。
- 轻俊:形容轻盈而俊美的样子。
典故解析
- 牛郎织女:七夕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象征着忠贞与相思。
- 楚骚:汉代屈原的作品,常用以表达爱情与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仲明,号半山,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婉约细腻著称。他的词作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
创作背景
《惜秋华·七夕》创作于七夕节,是古代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此诗在描绘秋天的凄美与思绪的同时,隐含着对爱情的追忆与遗憾,是对人间情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惜秋华·七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开头描绘露水与蛛丝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寒意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接着以“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引出对秋天的感慨,表现出岁月无情、容颜衰老之感。
诗中提到“宫漏未央”,不仅是对时光的感慨,同时也引发对往昔爱情的追忆。钿钗的遗恨象征着无法挽回的爱情,增强了诗的哀愁与思念之情。而“人间梦隔西风”则描绘出隔着西风的梦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遥不可及。
后半部分诗句通过“彩云断翠羽散”的意象,传达出情感的无奈与难以诉说的苦闷。银河的秋声与清润的婺星,象征着永恒的爱情与希望的渺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词在哀愁中又透出一丝柔美。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词人对人生、爱情和秋天的独到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描绘秋天的夜晚,露水挂在蛛丝上,小楼的阴影下,月光悄然落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容颜的变化。
- 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宫中的漏水声未停,留给我的是往昔佩戴的钿钗所留下的遗憾。
-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人间的梦在西风中隔绝,天上的时间如同一瞬间。
- 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即使相逢,彼此的疏远也似乎没有了规律。
- 何处动凉讯:哪里传来了凉意的信息呢?
- 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聆听着露水浸润的梧桐,楚辞的韵味逐渐显现。
- 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彩云断裂,翠羽飘散,这份情感却无从询问。
- 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银河流淌千古秋声,只能仰望那清润的婺星。
- 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轻盈而俊美,心中的牵挂如金针般漫延。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喻为“宫漏”,“银河”等,增加了诗句的深度。
- 拟人:用“秋惊华鬓”赋予秋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彩云断翠羽散”,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丰富,透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露:象征清新与纯净,暗示情感的细腻。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常用来表达离别的情感。
- 秋:象征成熟与凋零,传达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银河:象征永恒与希望,反映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 梧桐:象征离别与哀伤,常用于抒发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吴文英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钿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遗憾的爱情
C. 美丽的容颜
D. 幸福的生活 -
“银河万古秋声”中的“银河”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离别
C. 永恒的爱情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对时间与爱情的感慨。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思念之情,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同为抒情诗,表达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与历史的无情。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描绘秋天的凄凉与思绪同样细腻,情感层次丰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